新闻资讯

选好人用对人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市创新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综述

2019-09-25 10:23:01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李广西 廖冠华 雷媛媛 陈阳   浏览:135 评论(0

9月11日,融安县板榄镇县道两旁人声鼎沸,但县道正中却是不挤不堵、畅通无阻。

“以前圩日乱摆乱卖及乱停乱放堵满整个街道。自镇党委书记曾凡旺来了后,拆违建、建摊位、划区域、罚违停,发展特色产业,我们镇现在已经是自治区级‘卫生乡镇’‘文明乡镇’‘生态乡镇’了!”对于板榄镇的变化,居民们一致点赞。

群众的肯定就是选人用人的方向。今年4月,经过组织部门考察,曾凡旺被提拔为融安县副县长、板榄镇党委书记。

“选好人、用对人,这是对干部最大的激励。近年来,我市出台《柳州市关于激励干部新时期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等‘1+N’文件,创新开展‘三进三访三察’‘聚焦中心·蹲点一线’活动,首创‘政企育才’工程推动政企干部双向交流,在全市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让柳州成为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误者、保护干事者的沃土。”9月9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丽娟在接受柳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考察前移,干事一线选勇将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无数龙城儿女担当实干、奋勇争先。如何在干事一线选勇将,柳州开出了自己的“良方”:

开展“三进三访三察”工作法,组织部门主动“进一线、进项目、进现场”,“访班子、访干部、访服务对象”,通过“察政治品质、察专业素养、察工作实绩”,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同时,聚焦当前经济建设主战场,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率队赴各县区项目建设、脱贫攻坚、营商环境等工作第一线调研考察,发现敢担当、敢作为的好干部。

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陆珍君就是我市在项目建设第一线识别的干部。作为东城集团技术骨干,陆珍君先后参与完成了三门江隧道、柳东新区纬六路立交、曙光立交东外环柳东段等自治区级、市级重大项目,长期驻扎项目一线、带头解决项目建设难题。经过组织考察识别得到了提拔重用。

“在蹲点一线过程中,我们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参与工作督查、听取群众意见、动态跟踪工作进展等方式,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横向对比’等考察方式相结合,重点考察干部是否政治坚定、敢于担当、作风过硬等,并把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的重要依据。”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科长罗炜表示。 

一组数据可真实反映我市重实干重实绩的决心:今年以来,我市提拔重用了实绩突出的各级干部542名,组织处理不担当不作为干部54名。“三进三访三察”和“聚焦中心·蹲点一线”活动了解访谈干部580余名,提拔重用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肖家勇、柳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定超等一批担当作为干部。

“提拔敢干、能干的干部,还在全市开展‘争创干事创业好班子、争做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活动,这给我们基层干部树立了一个‘风向标’,只要干得好,组织就会看得见!”王定超是在白沙大桥建设项目中敢啃“硬骨头”被识别提拔的干部,他表示有了组织的“撑腰”,干事创业更有底气。

政企合力,双向交流强本领

“在柳钢挂职期间,我扛着几十斤的设备爬烟囱、下水沟,参与和组织了多项重大项目,对企业运营有了更深了解。”在今年的“政企育才”工程干部双向挂职启动会上,市生态环境局规划与环境监测科科长李迪韬分享了自己到企业挂职的经历。

把党政机关急需的专业干部从企业选过来、把企业重点培养的管理人员派到党政机关来,把党政机关专业干部送去中区属企业锻炼、把经营管理骨干送去市属企业培养。这独具创意的“两来两去”干部培育法,是我市“政企育才”工程特有的方式。通过推动干部培养方式、方法、方向的革新,推动政企人才交流。

“机关干部具有企业履职经历,这是柳州工业底蕴孕育出的培养干部的特色。我们通过搭建培养平台、建立人才信息库、配套保障机制及实施四种双向交流途径,建立起政企共商共育培养机制,精准培育35岁以下有发展潜质的复合型工业干部。”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我市已先后选派68名政企干部开展双向交流,企业干部主要分布在市直经济部门和开发区锻炼培养,机关专业干部主要集中在柳钢、柳工等国有大型企业一线历练。

广西汽车集团的唐文斌,因具有较为丰富的汽车生产管理经验被选派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挂任汽车科副科长。挂职期间经历了赴全区13个市组织推广新能源汽车系列交流等活动。挂职期满通过组织考察,正式调任市工信局汽车科副科长。

以“政企育才”工程为载体,我市通过挂职、培训、调任、任职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了企业优秀干部进入党政机关的渠道,目前已有4名企业优秀年轻干部直接调任到市直机关工作。

通过政企干部双向交流,增强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涵养了干部担当作为的底气。

容错纠错,严管厚爱促担当

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近年来,全市的党员干部这样的感受越来越强烈。

在其位而不谋其政,那就坚决让那些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下”!我市拿出用人负面清单,界定了7大类15种不担当不作为情形。今年以来,已有14名干部被组织处理。

“‘下’了,并不意味着‘一棒打死’,对于符合重新任职条件、表现突出的一样可以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意见并配套容错纠错、关心关爱干部等10个文件,为实干者“站台”,为创新者“容错”。

融水苗族自治县一名干部在危房改造工作中因疏于监督管理受到降职处分,受到处分后能够正确对待错误,更加奋发有为、踏实工作,在后来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推动该县脱贫成效考核获得优秀等次,经过组织考察后得到提拔使用。

容错纠错、关心关爱、培育培养一样是激励。我市建立干部心理健康关爱中心,组建“干部心理健康关爱”专家队伍,并开展“我和部长说说心里话”活动,让干部合理表达诉求、释放心理压力。

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乡镇干部周转房建设,在全市84个乡镇新建乡镇干部周转住房1562套,维修改造615套,为乡镇干部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文章关键词: 干部 创新 机制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