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快电,充电网络生态新范式

2021-12-21 10:18:43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211 评论(0

充电桩行业已步入中场,产业链互通加快,服务生态雏形显现,充电桩运营商的战略焦点从单一的硬件铺设逐渐转移到软硬件兼备、一站式增值服务。

电动汽车扩容提速,充电桩市场潜力继续释放,作为新能源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充电网络生态正在产业爆发中进化迭代。与早期的粗放扩张阶段不同,用户需求多元、新能源汽车技术升级、能源服务体系变革,均需要更高阶的充电生态支撑,这种新生态的“里子”是由精细化运营能力构成,由内而外深度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

转型趋势已定,服务决胜未来。利用智能产品和多维服务提升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体验,成为运营商筑建生态护城河的关键。当前,以快电为代表的头部充换电服务商正在与产业各方合作,着眼充电网络现状,不断改进技术和服务,以适应、引领充电桩市场新趋势。

12月1日,由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与快电联合编撰的《2021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以下简称“该报告”发布,系统性地解析了目前电动汽车公用充电桩用户充电行为特征,调研用户充电满意度情况,对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就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言,充电桩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它连接造车企业和车主,并参与构建新能源服务体系,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充电桩运营服务创新,不仅打开充电市场空间,而且会促成新能源产业有机循环。

需求多元,配套不足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驱动充电桩市场向上突破。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18.8%。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截至10月,全国累计建成各类充电基础设施225.3万台,同比增长50.4%;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106.2万台,同比增长59.4%。

伴随充电桩数量增加和充电技术改进,用户的充电服务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充电问题一直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用户对充电时长、跨运营商充电、跨场站充电以及跨城市充电需求增加,促使充电桩运营商提升场景覆盖率和服务触达能力。

“该报告”显示,99.3%公桩用户首选快充,尤其是对充电时间高度敏感的营运车辆用户,对快充的需求更高。同时,用户跨运营商、跨场站、跨城市充电比例均有所增多。接近87%的用户具有跨运营商充电行为,平均跨6家运营商;超95%用户具有跨站充电行为,平均跨站14座;19.9%用户有跨城充电行为,平均跨城3个。

虽然借助快电等第三方充电网络连接,不同运营商和场站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用户的跨空间充电需求得到满足,但分散的充电桩网络布局和快充桩数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充电效率,影响用户充电体验。

根据“该报告”调研数据,目前公用桩中快充占比仅为四成,与用户实际需求不匹配。事实上,快慢充比例不均衡只是充电市场配套残缺的一角,目前充电市场急需强化充电网络建设及充电场站管理,贯通充电服务全流程。

“该报告”针对用户充电体验开展了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用户对充电App信息展示清晰准确性满意度最高,达到71.8%;充电使用体验、充电功能完善性、充电安全与稳定性紧随其后,充电网络建设完善性、充电场站管理满意度相对较低。

在充电网络建设完善性方面,用户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快、慢充建设比例与需求不匹配,充电场站周边环境不佳,场站内及周边缺乏配套设施等。在充电场站管理方面,用户主要不满意燃油车占位、充电设备缺乏维护、场站环境脏乱等问题。

充电服务生态与新新能源汽车增长不适配有多重原因。快电在“该报告”中也提到,多业态融合共建,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充电服务生态。新能源浪潮前涌,充电桩的生态缺口也终将会被填补。创新、场景、开放或成为充电桩中场最显著的关键词。

技术迭代,生态进阶

技术是充电桩运营商连接场景、打通生态的前提,也是提升用户充电体验的直接工具。

新能源汽车本是技术演进的产物,充电技术更应该与主机厂的创新保持一致,加大智能技术研发力度,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

当前充电桩运营商主要围绕核心充电桩技术和配套产品开展技术研发,以适应不同用户、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另外,为了顺应自动驾驶和碳减排趋势,部分具备技术优势的充电服务商开始探索AI充电服务、多元服务。

以快电为例,前不久快电在2021第五届深圳国际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览会上亮相,向外界展示了十余款智能充电产品,满足日趋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在充电服务数字化转型上,快电可实现 “一键找好桩”、“一键扫码充电”等功能。

具体来看,快电展出了欧标出口充电桩、240kW直流充电桩、160kW直流充电桩、480kW超级充电堆、立柱交流慢充、智能地锁、移动充电机器人等各类型充电桩及配套产品。其中,快电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自动规划充电机器臂运动轨迹,将充电枪插入充电口实现对接,带来智能充电新体验。

把光伏能源引入充电网络,是快电探索碳中和路径的重要成果。快电通过光伏发电棚,帮助充电桩运营商利用光伏电能为电动汽车充电。光伏发电与充电的结合,可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智能、高效、环保、便捷的充电服务。

技术为点,生态为面,点面结合构建充电网络。精细化的服务生态,要求充电市场参与方必须开放场景,颠覆以往的流量和规模思维,疏通多业态融合的障碍,建立生态驱动的可持续商业模式。例如,建立充电行业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形成能源补给“一张网”,提高用户充电效率,节约成本。

从市场主体的业务现状看,充电生态搭建主要从公共充电网络布局和增值服务两方面突破。对此,“该报告”建议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公共充电网络布局,优先提升公共停车场、大型建筑配建停车场、交通枢纽等核心使用场所充电设施配备率;通过新建、改建、扩容、迁移等方式,有效调整快、慢充比例。同时,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城乡等区域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力度。

增值服务层面,以充电服务为入口,整合相关服务商资源开展异业合作,提供包含购物、餐饮、维保、洗车、无人零售等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增值服务价值,探索并创新更多商业模式,打造多种服务业态共生的充电产业服务生态圈。

快电优选是快电推出的一项增值服务,不仅可帮助合作充电站实现形象包装和品牌升级,而且有各种类型的充电桩产品供运营商挑选,此外还有快电超能小食堂、按摩椅、智能货柜、水柜等增值服务,为充电用户提供食物、饮品和休息服务。据了解,快电可以为运营商提供技术接入、运营扶持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充电网络的终极方向已指向产业互联,唯有形成一张融合场景、技术以及多服务触点的生态网络,才能有效改善用户充电体验,提升场站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责任编辑: 李颖

文章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