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从“无中生有”到集聚发展——我市工业经济亮点综述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

2020-01-10 10:04:27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 梁莎莎   浏览:201 评论(0

开栏语

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去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愈加复杂严峻。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我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出台了系列稳投资、稳工业、稳消费的措施,在确保经济运行取得成效的同时,柳州工业经济蹚出了一条稳增长的新路子,呈现出了不少亮点:汽车产品结构得以优化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园区集聚特色纷呈等。从今日起,本报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快速增长,是2019年以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词。

上月27日,在由市工信局召开的全市工业发展亮点解读会上得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比重由2018年的13%提升到2019年的15%。

“两个百分点的跨越实属不易,印证的是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无中生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市工信局局长覃东林说。

逆势增长,“转”是核心,经济要突破,就必须培育新增长点。按照顶层设计绘就的发展“路线图”,也得益于去年实施的促进工业稳增长十条措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龙城的版图上,错位发展、同频共振——

远眺柳东,以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领域为主的相关企业集聚发展;临江北望,北部生态新区汇集了一批以智能电网、机器人领域为主的企业;鱼峰区则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主打;柳北区集聚了以装配式建筑、金属循环经济领域为主的相关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迎风而立,不断为柳州工业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量质齐升”形成新气场

时值深冬,柳江工业园区涌动着一股发展的春意。粤桂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项目落户于此,工人们在生产线上装配志高洗衣机,经过层层工序,最后将数百个零部件总装成洗衣机成品,并走向市场,向打造成为中国智能家电千亿元产业集聚区的目标迈进。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产业的新支柱,在资金和政策方面,柳州向来是密集加码。去年我市出台的促进工业稳增长十条措施中,无论是从融资还是引导基金方面,都剑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作为新兴产业一帧发展影像的柳江区,在政策的加持下飞速奔跑,粤桂智能家电产业项目签约两个月后,第一条智能洗衣机生产线产品便正式下线。

此外,我市锚定的智能交通产业园、智能电网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也都陆续建设或投产。

“如今全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谓是量质齐升,形成了一个新气场。”市工信局规划科科长黄振琦认为,经过前几年的培育,量的效果显现,以往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都是一个百分点的增长,去年跃升至两个百分点;从质的角度而言,主要体现在一些新产业的引入及一批项目的引进,如轨道交通、工业设计城等,产业内涵更为丰富了。

摊开柳州地图便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柳东新区、北部生态新区、鱼峰区等御风而上,大产业相继崛起。周边县域也不甘示弱,鹿寨县形成了以新材料、竹木深加工领域为主的相关企业集聚;柳城县汇聚了以不锈钢深加工、精细化工为主的相关企业。

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也正逐步完善,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成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以广西建工集团、十一冶朝晖为龙头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将建立集科研、设计、构配件生产、新型建材与住宅部品制造、建筑施工、装饰装修、检测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无中生有”

抢占制高点

敢于“无中生有”,以前瞻眼光抓好新兴产业发展,柳州向来善于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强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实际上柳州早就拿出了“真金白银”。从2006年起,柳州设置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起初的1200万元提高至3000万元,再到2018年增至5000万元,这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向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舞台。

来看一组让人惊喜的数据:去年4月,投资18亿元的柳州智能交通产业园项目,第一列轨道交通车厢下线;投资25亿元的津晶电器志高空调基地园区项目,第一台洗衣机于去年7月下线;投资13亿元的广西博睿恩半固态压铸铝合金模板项目,也于去年7月上旬试生产。得益于政策的扶持,我市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可喜的是,这一系列行动落地快,成效也快!

利用自身培育和招商引资等方式,一批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的优势项目落户我市,有力地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这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好项目纷纷落地,也不断推动传统企业剑指高端、延长产业链条,踏上转型升级之路。

位于柳东新区的广西艾盛创制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我市汽车产业链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提升。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旭介绍,目前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主要从事热成型板的开发和加工,以及新能源汽车车身的研发和试制。在加大原有新兴业务投入的同时,还将进一步规划钢铝混合车身的研发和试制。“这是汽车发展的趋势,未来前景十分广阔。”黄旭说。

让柳州人引以为傲的新名片——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朝规模化发展。去年前三季度,宝骏新能源汽车销售3.7万辆,同比增长188%;东风柳汽新能源车销售3335辆,同比增长125.6%。在车市下行的当下,传统产业升级焕发的新活力划出了一条上扬的弧线。

文章关键词: 经济 亮点 布局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