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逆市,金融危机挑战中诞生的汽车城——探寻柳州汽车产业精神内涵之三

2019-11-21 10:45:37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陈熠 梁莎莎 荣瑶   浏览:255 评论(0

通过“中中外”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形成四大整车基地以及零部件产业园的布局,商用车、乘用车产品链不断延伸,让柳州汽车产业实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然而危机再次降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2009年持续显现,全球经济迎来“寒冬”。柳州也面临企业融资瓶颈、农民工返乡、观望情绪渐浓等负面因素,汽车产业,特别是下游服务商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寒流”的冲刷。于是,柳州开始了一场关于突围、突进、突破的战役,与此同时,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正在酝酿、绘制之中。

突围后,一盘更大的棋正在酝酿

面对危机,柳州迅速展开突围。2008年下半年,我市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八项要求、九条意见、十项措施,并用强有力的手段落地实施。随即,2009年全市上下深入开展“经济发展突围年”“项目建设突破年”“全民创业突进年”“中小企业服务年”等一系列活动。

破局在即,信心回归。2009年,柳州人交出了一份冬日暖阳般的答卷: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GDP突破1000亿元。而作为支柱的汽车产业,汽车年产量则突破100万辆大关。时任自治区主要领导给出的评价是:柳州市突出创新调整、产业升级,帮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市没有一家企业倒闭,没有出现企业大规模减员,工业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柳州应对危机“出拳最准、出手最快”“在广西带了个好头”!

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成功突围后便是机遇在前,敢想敢干的柳州人断然不会放过眼前的大好机遇——从高新区开始,柳州一路东进,阳和工业新区成型后,官塘工业园区在一片蔗海中开始拓荒,继而柳东新区成立,在38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柳州要再建一座新城,拉开柳州作为现代宜居新城的框架,跃升格局。“柳东”作为热望之地,开始受到瞩目。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同期崛起的南宁琅东,首府的这一片新城,依托的是三产开发集聚投资和人气,柳州自身的优势是制造业,这一优势如何最大限度地在新区得到发挥呢?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能否撑起新区发展?一盘更大的棋,正在酝酿。 

汽车城,柳州的产城融合发展之路

金融危机化解之后,2010年,柳州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柳州第一个、广西第二个千亿元产业。当时柳州的汽车产业布局是:河西片区有上汽通用五菱本部和生产基地;东风柳汽本部处于柳江南岸闹市区,商用车基地在当时的柳江县拉堡镇辖区;重汽运力在新兴工业园;一汽柳特地处西江路人口密集区。而零部件供应链企业分布在官塘、阳和、新兴、河西等区域。围绕市区四面分散,部分企业空间拓展和供应链集聚效应受限,这是城市发展历史原因所造成。而柳东,300多平方公里的新区,正是理想的洼地,以汽车产业为龙头拉动现代制造业集聚,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建设新区,正是天时、地利、人和。柳东新城,当是一座汽车城!

汽车城,何等震撼的名字。彼时,上海汽车城、长春汽车城、重庆汽车城、广州汽车城,已为世人所公认,而柳州作为不沿边不沿海、不是直辖市或首府的城市,能撑起“汽车城”这样的称号吗?柳州人不服输的劲头再次迸发。

2010年,通过我们的努力,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成为整个广西打造千亿元产业园区、千亿元产业的重要战略。2011年2月6日,是柳州汽车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广西柳州汽车城奠基,当天,广西柳州汽车城奠基暨上汽通用五菱年产40万辆轿车新基地、东风柳汽年产10万辆商用车新基地项目破土动工。这座位于柳东新区的广西柳州汽车城,规划用地面积20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38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国际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经济繁荣的国内先进、世界一流的汽车城。

“广西区党委、政府已明确将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之一,汽车城的奠基有助于加快广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做大做强千亿元汽车产业、建设千亿元汽车园区、建设千亿元汽车企业。”时任自治区主要领导指出。自治区要求,柳州要以国际一流、世界先进的标准,举全市之力,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打造集研发、制造、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汽车产业综合基地,做大做强做优汽车产业这个柳州最大的支柱产业。这一战略跃升,是外界曾普遍认为,柳州工业潜力已经发挥到极致、碰到了“天花板”的情况下实现的。“天花板”在哪?柳州人坚信:“天花板”就在柳州工业的头顶上,离“天花板”还远着呢!

“我有一种感觉,广西柳州汽车城的规划和建设,必将成为柳州汽车工业发展里程碑式的事件。”这是时任工信委一名普通科员的肖家勇,在回忆起当年参与汽车城最初规划时的感受。如今,作为市工信局副局长,肖家勇说道:“每当有人提起柳州汽车城,或者我路过柳州汽车城的时候,看到汽车城日新月异的发展,我都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不仅因为我是柳州人,更因为我亲历、亲见其决策过程。”

汽车造梦,破局没有休止符

如今,柳州这座西南边陲的工业城市,已经是中国第五大汽车生产基地。每年中国市场销售的汽车中,每十辆就有一辆产自柳州。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车都是中国的自主品牌。

破局,没有休止符。柳州汽车产业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加大汽车产业布局调整,建设柳州汽车城、阳和工业新区、河西工业区、新兴工业园等产业集中区。

随着广西柳州汽车城的上马,紧接着,东风柳汽整体搬迁改造四方投资协议、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二期四方投资协议分别于2012年、2014年签署,柳州汽车城整车规划产能达140万辆。

此后汽车城开足了马力火速发展,柳州汽车城的规划蓝图大部分已经实现: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一期于2012年竣工投产,乘用车基地二期、东风柳汽乘用车基地搬迁等整车基地项目均进入实施。2015年,柳州汽车城已经形成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两大整车基地,及相应零部件配套体系为主导产业,城市配套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区。与此同时,阳和工业新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柳州河西工业园成为自治区高新区,通过产业布局调整,产城融合发展,奠定了柳州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也为柳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承载平台和发展空间。

到2016年,柳州汽车城已确定的整车规划产能达160万辆(上汽通用五菱100万辆,东风柳汽60万辆),建成整车生产能力130万辆,发动机90万台的生产能力,规模占全市比重接近50%。与此同时,联合电子、耐世特、上汽变速器、宝钢集团、玲珑轮胎等40多家国内知名零部件企业入驻柳州汽车城;国家技术中心实验室和汽车试验场、东风柳汽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研发试验机构建设加快实施;汽车会展中心、职教园、中小学校、市政道路和管网等配套设施陆续投入使用,汽车学院、企业总部基地建设等正加速推进,柳州汽车城已经形成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城市配套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区。

这又是一次化解危机的典型柳州风格体现,而这一次的挑战,还持续在路上。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之下,高质量发展竞争持续升级,汽车产业步入新能源时代,互联网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催生汽车更为高级的各种场景应用,自主研发、全球协作并举的模式,柳州汽车产业在大变局之中,还会有怎样的征程? (未完待续)


文章关键词: 汽车 产业 内涵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