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2025年柳州市第七届“龙城人才周”启动仪式上,我市发布柳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清单,共28个涉及工业智能制造、教育、人才服务、交通、文旅、农业的应用场景,等待区内外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工智能开发团队前来“揭榜挂帅”。
当前,柳州正聚焦“建模型、成体系,搭平台、做场景,落产业、聚集群”,吸引更多人工智能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团队落地柳州,共同将柳州打造成为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暨产业集群创新基地。而人才,正是柳州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关键。近年来,我市依托应用场景、基础设施、职教资源、人才政策等优势,着力引进培养、集聚用好人工智能人才,以人才集聚整合人工智能发展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奋力在人工智能领域抢位新赛道、赢得新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
围绕场景应用,念好“引”字诀。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推动人工智能企业拓展场景应用、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降低算力成本、加强人才引育,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壮大。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召开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合作大会、人才支撑柳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借助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外脑”力量,邀请高端人才为柳州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把脉问诊。近3年,先后邀请21人次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家来柳开展项目合作和技术指导19项。聘请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立宁教授等3名智能机器人相关行业的领军人才担任顾问,为柳州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力。
围绕产业发展,念好“育”字诀。我市着眼培养人工智能产业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通过“龙城之光”访学研修、“高水平工程师”培养等工程,以项目支持、学历提升、访学研修等方式全方位培养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急需紧缺工程师。去年,广西首期数字化管理师(中级)培训班在柳州开班。
我市还充分发挥职教优势,布局人工智能专业,目前全市各职业院校已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28个相关专业,覆盖在校学生1.5万多人。深化校企合作,拓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渠道,与柳州优必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七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围绕产才融合,做好“用”“留”文章。我市着眼创新驱动、人才驱动和政策机制同向发力,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余家,其中,上汽通用五菱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建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组建由8位院士领衔的超5000人研发团队,柳工集团联合浙江大学等高校获批建设广西高端工程装备实验室。此外,我市还成立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技术融合、产业链延伸及场景应用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突破。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柳州将以“龙城人才周”活动为契机,用“梧高凤必至”的诚意筑巢引凤,以最好平台成就人才、以最优生态支持人才、以最活机制赋能人才、以最佳服务关爱人才,为各类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放心发展创造优良条件,以高质量人才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谢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