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光伏茅”隆基高光背后,难掩恐“掉队”的焦虑与不安!

2022-12-23 09:47:11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196 评论(0

12月21日,伴随着A股走低,隆基绿能再次调整,收盘下跌2.66%,报收于43.61元,市值则来到了3306亿元,距离巅峰时的5500余元,已有2200亿元市值灰飞烟灭。

一、

2022年以来,隆基先是发布“隆基向晶葵”户用光伏品牌,又宣布成立“未来能源太空实验室”,未来将向太空发射太阳能电池板,之后又在第十四界无锡新能源展上放大消息,还再上央视财经《对话》栏目,又一次官宣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创纪录的26.81%。

只不过,略有小遗憾的是,这个纪录是由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认证的,仍停留于实验室阶段,没有量产,也没有经过官方实证平台验证,没有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充分论证。

翻译成白话文,可概括为这四个字:隆基最牛!

从布局氢能到推出“隆基向日葵”,从成立未来能源太空实验室,到TOPCon、HJT转换率13次刷新世界纪录,可以说隆基除了氢能业务零收入、“向日葵”品牌创意涉“移花接木”外,一向标榜研发投入第一的隆基总是不断创造传奇,制造惊喜。

对于以技术创新带动行业进步,这是李振国喜闻乐见的事儿,更不吝支持与赞美。他指出,从总体上来说,与新技术推广带来的社会效益相比,隆基绿能持续聚焦科技研发,推动产业进步的决心,这个投入还是十分值得的。

二、

这其中,隆基备受诟病的是,在单多晶路线之争胜出后,开始转向保守,躺在单晶的“功劳薄”上吃老本,转向战略防御。

据悉,210阵营中天合光能、阿特斯、东方日升,还有新进来的通威股份都建立了210兼容182的生产线,两种尺寸的组件都可以生产。反观,隆基却没有向上兼容210的生产线,陷入了选择上的被动。

据集邦咨询研究,预计2022年大尺寸组件(182&210)产能为512GW,占比83%;其中210产能为287GW,占比46%,同比增长16%。到2023年,大尺寸组件(182&210)产能陆续完成布局,占比将达89%;其中210尺寸产能预计可达466GW,成为主流,占比达到57%。

不可否认,隆基是A股市场上一家伟大的企业,它上市10年前市值增长逾百倍,仍是一家独大的存在。但肉眼可见的是,经过最新一轮垂直一体化扩产潮,隆基无论是硅片环节,还是在组件环节对其他企业的辗压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业绩增长方面,有着210大尺寸的加持,TCL中环连续多个季度实现了营收、净利三位数以上的高增长,而隆基绿能因体量大,失去了3位数以上的营、利增速。

隆基绿能在国内拥有7大产业集群,在海外拥有马来西亚古晋和越南2个产业集群,共30个工厂。如何对30余家工厂实行高效的管理,保证生产正常推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隆基管理层时刻都是考验和挑战。

近期,TCL中环一反常态,主动去适应、拥抱市场,率先于10月31日下调硅片价格,进一步突显隆基反应迟缓“大企业病”问题。TCL没有收购前,国企体制的中环决策冗长,在市场战略多是被隆基牵着鼻子走。

当前,随着光伏新一轮垂直一体化扩产,硅片市场格局已由“两极”主导转变为“多头” 共驱。上机数控、双良节能、京运通、高景太阳能均在扩产,加上TCL中环,隆基绿能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加大。

今年9月份,通威股份以较低的价格中标华润电力3GW光伏组件集采项目,该消息一经曝光,就引发了光伏市场“巨震”。其报价比主要竞争对手还低5分/W,被认为是可能引发组件“价格战”的重大信号。

总体上,硅片环节,TCL 中环、高景太阳能、上机数控对隆基绿能构成了挑战,组件端,天合光能等携210大尺寸优势咄咄逼人,更有通威股份携硅料成本之威“重兵”压境。隆基绿能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比过去要严峻得多。这种情况下,隆基难免会产生焦虑与不安的情绪,而技术刷新世界纪录,“标榜”行业第一,无疑是应对挑战,舒缓压力的有效途径。

“大企业病”让隆基沉浸于成功的喜悦,过于自信、自大,上下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据观察,隆基是所有上市公司高管信披违规频次最高的企业之一。2013年,隆基股份时任董事长李振国和时任总经理钟宝申曾在1年内三度遭到证监会警示或处罚,涉业绩“变脸”、信披违规等。

隆基说不算,那就不算!钟宝申卷入信披违规风波后,李春安出事儿了,这一次是实锤,与隆基也没半毛钱关系。

李春安出事儿后,隆基绿能火速发了公告,称李春安被查不会对公司经营和业绩造成实质性影响。

作为隆基“三剑客”之一、李振国的一致行动人,李春安在隆基发展壮大过程中举足轻重,他的角色一度比董事长钟宝申还重要。2020年10月,李春安减持3771.76万股套现34.3亿元。当年12月,李春安以每股70元价格将所持隆基2.26亿股股份转让给高瓴资本,交易价格高达158亿元。

与此同时,面对新一轮行业洗牌,市场竞争加剧,隆基绿能显然需要做好多手准备,正确认识自身的长板与短板,充分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调整市场战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创世界纪录的转换率付诸于生产实践当中,这样才能巩固世界第一的位置,重焕“光伏茅”本色!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