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关键核心技术要实现自立自强——从智能网联车辆动力学实验室看我市如何抢占汽车产业制高点

2020-11-24 10:29:45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罗秋振   浏览:217 评论(0

汽车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市的第一支柱产业。当前,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面临颠覆性变革,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新四化”正重塑汽车产业格局。令人欣喜的是,最近,智能网联车辆动力学实验室在柳东新区启用,将助力柳州汽车产业的高品质转型升级。

智能网联助力民族品牌做大做强

智能网联车辆动力学实验室,是由吉林大学、柳东新区管委会、柳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三方共建的。我市汽车产业,将借助这个实验室,力争在智能网联车辆动力学关键核心系统如新型轮胎、新能源、智能控制、轨道交通、航空等相关项目落地并产业化,开拓柳州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助力民族汽车品牌做大做强。

据介绍,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构建智慧出行、服务新型产业生态的核心要素,是推进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汽车领域向低碳环保、节省人力资源的必要手段,是新时代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的必由之路。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布局在汽车工程领域专门从事汽车行业产品技术开发的首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早在2018年11月22日,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就进驻柳东新区。实验室秉持“以轮胎动力学为核心竞争力 做国际车辆动力学技术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定位,对标德国FKA建成国际一流的轮胎动力学测试研究基地,服务于轮胎、汽车及飞机企业,助力国家重大战略技术攻关,做好关键核心技术。

关键技术实现领跑和跨越

“车辆工程的基础理论是车辆动力学,而车辆动力学的核心又是轮胎动力学。”吉林大学教授、智能网联车辆动力学实验室主任卢荡介绍,轮胎和车辆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技术,作为汽车研发的重要基础,伴随“新四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不断深入,其基础、核心作用也愈发凸显。

目前,智能网联车辆动力学实验室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完成了高速高刚度转鼓试验台、大载荷刚度试验台、底盘转动惯量试验台、10吨位传感器标定台、室外拖车试验台和ABS性能测试转鼓试验台等设备的研发、制造并投入使用;搭建起智能车辆算法移动测试平台、智能车轮系统供电及信号传输性能测试匹配平台、智能车轮及其控制系统、多功能控制系统HIL测试匹配平台、高精度仿真平台、匹配调校平台,实验室建设团队还通过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实验室建设的核心设备完全依靠团队自主研发,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优势的自主动力学测试、仿真及评价体系。”卢荡表示,未来还将开展二期建设,力争用最短时间在最大范围内达到国际一流的试验及研发水平,在基于智能车轮的新型底盘控制系统、六分传感器、自主动力学软件等“卡脖子”技术上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把握机遇抢占汽车产业制高点

据了解,从2002年开始,吉林大学和柳州汽车产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先后在整车和底盘、动力和传动系统开发、软件平台和重大实验装备等方面为柳州汽车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推出了一批国际领先和国内一流的科研成果,为柳州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在汽车工业的升级转型中,巨头纷纷加入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与投入。业界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正迎来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因此,智能网联汽车无疑成为我国抢占汽车产业制高点的关键。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国汽车行业著名专家、吉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心系在柳州的智能网联车辆动力学实验室,专程到实验室进行指导。他认为,我们与德国、日本、美国等汽车工业强国相比,依旧有着不小的差距,关键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尚未改变,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挑战,任重道远。但在目前汽车产业变局中,正带来发展的大机遇。智能网联车辆动力学实验室只要继续坚持 “以轮胎动力学为核心”的建设理念,一定会形成国际优势。

文章关键词: 智能网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