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首款燃料电池重型轿车 | 耗时 39 ms

“无质量”储能技术的大突破

[5]碳纤维既可储能,又可作为结构部件从只能飞那么久的动飞机,到每隔几百英里就要停下来充动汽,笨是个巨大的限制因素,限制了这类交通工具能飞多远。

2021-04-06

德国政府计划提高50%补贴额度

计划显示,售价4万欧元以下的补贴由4000欧元提高至6000欧元,混合动力由3000欧元提高至4500欧元;新增4万欧元以上的补贴5000欧元,混合动力补贴4000欧元;取消之前售价

2019-11-07

欧盟将加强监管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0-12-14 13:43:02 缆网欧盟委员会上周四提议加强对投放到欧盟市场的所有类的监管,以使其具有可持续性,持久性和可回收性。

2020-12-14

国家补贴减半地方补贴取消 新能源汽驶向何方

早在3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规明确,补贴水平大幅度下降,续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下的纯动乘用补贴将被直接取消,组的能量密度要求也有所提高。

2019-06-27

宁德时代德国工厂获得芯生产许可

该工厂也是德国第一家工厂,目前正处于设备安装阶段,为第一批芯能在2022年底前下线进行最后的冲刺。

2022-04-22

6个国家积极布局海上风制氢战略

荷兰全球个海上风制氢示范项目荷兰PosHYdon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风制氢项目。

2020-02-26

全球煤发量降幅创纪录

2020-03-18 10:23:46 中国能源报近日,英国独立气候智库Ember发布《全球力行业回顾》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煤发量同比下降3%,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下降2%。

2020-03-18

尺寸之争、技术迭代、原材涨价 光伏行业能否继续凶猛?

2020年7月,受新疆硅厂事故影响,硅供给紧缺,由此引发连锁反应。从硅、硅片、片再到组件各环节成本价格连番上涨,加上下半年往往是光伏装机的高峰期,极大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供应压力。

2021-01-05

固态:“替补”何时成“主力”

解质是锂离子传输的要媒介,对性能至关要。传统锂解质是解液,具有浸润效果,可以充分浸润正负极材表面,因此易于与正负极活性材保持良好接触。”李泓解释道。

2021-01-25

中亚最大气联合循环站项目开工

2021-02-05 09:19:29 力情报1月24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公司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1500兆瓦气联合循环独立发项目开工仪式,在乌都塔什干和项目所在地Shirin

2021-02-05

中国海上风理性平价地图发布

10月17日,远景能源发布了中国海上风理性平价地图,并且发布了其Model Y平台面向中国市场发的平价机组EN-200/7.0MW与EN-190/8.0MW。

2021-10-18

工信部:我国新能源汽已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

田玉龙表示,新能源汽是全球汽产业转升级的主要方向,目前各国发展都比较快,也是减排的要选择。202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规模全球领先。

2023-02-17

云南省:新能源汽项目加快建成投产 3至5年内全省产能将超30万辆

应用场景多元化6月5日下午,广福路附近的云能充充站里,网约、出租、乘用等不同类的10余辆正在充。该项目由云南能投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能智慧)投资建设。

2020-06-15

释放信号:站无法与太阳能+储能竞争?

+储能以及天然气竞争。

2019-11-20

光伏技术进化分歧:隆基HPBC“横空出世”,折合3-5亿/GW

根据公开信息,隆基计划在泰州隆基厂内,在原年产2GW单晶项目的基础上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提升改造,改建成8条HPBC高效单晶产线,预计形成年产4GW的片产线。

2022-02-10

补位新力系统 光热发离风口还有多远?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抓手,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2021-07-26

专访北汽徐和谊:中国新能源汽必须走开放合作之路

如果把新能源汽产业发展比作是火箭升空的全过程,那么第一级“政策”的助推已经成功实现。

2019-10-14

PVDF或成最稀缺材!宁德时代再下13亿订单

据起点锂大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外主要企业至2025年的产能规划已超过2TWh。

2021-12-14

安徽力争到2025年汽生产规模超300万辆 新能源汽占比超40%

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支柱,日前,《安徽省“十四五”汽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布,到2025年,安徽汽生产规模超过300万辆,新能源汽产量占比超过40%。

2022-04-11

逆市,金融危机挑战中诞生的汽城——探寻柳州汽产业精神内涵之三

通过“中中外”合作、并购组等方式,形成四大整基地以及零部件产业园的布局,商用、乘用产品链不断延伸,让柳州汽产业实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