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铺就我 | 耗时 15 ms

国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为使纳税人缴费人、财税干部和社会公众更加全面熟悉了解政策、更加高效准确适用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编写了《国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市5月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双增长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书厚)近期在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下调等多重政策叠加下,市楼市是否升温了呢?

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超220万辆

(上汽通用五菱供图)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8月20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汽车科获悉,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超220万辆。

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快速增长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 谢希瑶)国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相关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1至4月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9%和10.2%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 高亢)记者11日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1至4月,国汽车产销量达901.2万辆和90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

国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国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pdf

2024-05-07

市出台政策积极推进QFLP试点工作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刘心蕊)5月9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市于日前出台了《柳州市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试点暂行办法》),旨在进一步推动柳州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吸引外资方式

市整车厂首条生产线装备整线出口项目交付 “柳州技术”扬帆出海

这是市整车厂首次尝试生产线装备整线出口。在汽车出口贸易中,主要有整车出口及KD产品出口两大类,KD产品出口指的是将汽车散件出口,在海外完成组装生产后再进行销售,这样能有效降低运输及关税成本。

柳工一季度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彰显市机械产业强劲韧性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韦斯敏)营业收入79.39亿元,同比增长1.88%;净利润4.98亿元,同比增长58.03%……日前,柳工2024年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柳工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走出逆势上扬曲线,彰显市机械产业强劲韧性

做好“用、留”文章 凝聚人才向心力 ——聚焦市人才工作“引育用留”综述之三

柳北区青年民营企业家们的心声,折射出市人才生态的一面。打造人才“强磁场”,引进来是“先手棋”,留得住、用得好是关键。

今年1至5月,市共为2.74万家企业降费减负2亿元 以实际行动援企稳岗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汶璟)昨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悉,今年1至5月,市共为2.74万家企业降费减负2亿元,其中失业保险降费减负1.49亿元,工伤保险降费减负0.51亿元,持续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向绿而行 加速转型 市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聚焦“双碳”目标,近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柳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加快构建以高效、循环、低碳为特征的现代绿色工业体系,为市如期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十六届北京科博会举行 市2项创新成果亮相

其中市3家企业对外展示“高质量长材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和“全电控闭中位定变量主控阀”2项技术。

市推进重大项目成效显著 自治区奖励550亩建设用地指标

该企业副总经理王国栋介绍,正在生产的灵犀动力1.5T混动发动机,是市推进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的重要成果,助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混动车型加快布局、发展。

“柳字号”商品网上受青睐 ——今年以来市电商发展情况一瞥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市电商平稳发展,直播经济带动作用明显,不少柳州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产品销往全国,特色“柳字号”商品受市场青睐,“老字号”品牌也展现出活力。

茂密森林“长”出百亿产业 ——探讨市如何打造千亿林业产业系列报道之一

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通过回溯历史、总结当下、展望未来,探讨市如何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一颗种子“长”成全产业链——探讨市如何打造千亿林业产业系列报道之二

培育良种:做大“绿色家底”助力产业发展杉木作为林业产业的重要“成员”,在市“落地生根”。

市4家单位获批 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汶璟)5月18日,记者从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根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相关文件显示,市4家单位申报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审核通过,获批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市两项公积金新政发布 贷款额度上限上调 最高达80万元

该通知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其他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住房公积金缴存人若所购房屋为市辖区新建现售商品房、二手房,且符合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相关政策的,可携带相关材料办理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

市发布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目录

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宏观引导作用,引导各类人才在市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领域按需流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