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钢板裂纹 | 耗时 11 ms

集团排名上升

其中,广西柳州铁集团有限公司位列榜单第238位,成为唯一登榜的柳州企业。此次柳凭借1065.38亿元的2023年营业收入上榜,较上一年排名上升17位,在广西上榜企业中排名第二。

定下再创千亿元营收目标沿海两项目投产后规模体量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柳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柳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防、中金两个沿海基地项目受疫情影响拖延了2个月的建设进度,经过多方努力,各项目在3月底前均实现正常复工。

环保风暴倒逼山东铁业布局调整

2018年,山东铁产业大整合中,山东铁原本计划重组山东莱永锋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锋铁)和山东铁集团永锋淄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锋淄博)。

2019-05-13

提质增效 引领示范 柳“冷轧家电搪瓷用的开发 与应用”项目成效显著

“冷轧家电搪瓷用的开发与应用”项目在“提质增效”“二次创业”方面具有现实的示范作用。

雪浪云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迈进铁行业智能制造新时代

2021-09-22 16:35:00 中关村网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铁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成为铁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不少铁企业已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积累了海量数据

2021-09-23

铁工业超低排放应“差别化管控”

“超低排放是铁行业绿色发展的新起点。

2019-07-22

集团——产学研合作迎新局面

日报消息( 通讯员刘金亮、陆坤宁)12月4日,柳集团与中南大学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在中南大学举行,标志着柳与高校产学研合作迈上新台阶,迎来新局面。

:拓宽中国风电创新之路

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金风科技智慧园区内展示风机模型(2022年9月20日摄)。

2022-10-24

新形势下铁业减污降碳路在何方

在近日于线上召开的“2022(第十三届)中国铁节能减排论坛”上,刘炳江表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国铁行业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同心并力,坚定不移继续做好超低排放改造,努力打造全球最大的铁清洁生产基地

2022-09-06

让文化成为企业基业长青的“动力源”——从柳集团并购中金公司看国企与民企的有效融合

这是柳集团近年来提出的发展新版图重大发展战略,其中就是在防城港建设铁基地(以下简称“防基地”),在玉林建设中金不锈基地(以下简称“中金基地”),形成“一体两翼”铁产业布局,承担着广西金属材料工业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任

智慧供应链助力铁行业降本增效

  6月以来,我国价连续下跌,市场整体低迷。铁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稳定产业链发展至关重要。如何重现行业发展活力?

2022-08-26

中金不锈冷轧项目破土动工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推动产业由“园区”向“基地”转变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世庆介绍,中金公司是柳集团“一体两翼”铁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柳集团实施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

——柳基地3号高炉系统筹备会上,方案跃然于心间,对策成竹在胸

10月14日,柳召开防3号高炉系统项目建设筹备会,与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一起研究3号高炉系统是否具备启动条件,落实防项目建设情况。

挑战之下,柳速度在北部湾畔再提速!

日10时45分,柳防城港铁基地项目(一期)焦化系统工程热负荷试车仪式在防城港铁基地焦化系统3号焦炉机侧举行。

锂电池企业成科创新宠 造车新势力“隔岸观

有汽车证券分析师表示,作为有效的融资手段,登陆科创对于造车新势力大有裨益。但记者注意到,尽管科创对汽车行业有诸多利好,大多新能源车企、汽车后市场企业仍保持观望,截至目前均无缘科创

2019-06-17

德国第一家氢气炼工厂投产

2020-08-25 13:23:21 中国新能源网德国第一家通过高炉生产氢基的工厂在Dillingen投产。

2020-08-26

新能源车大热,贾跃亭携资上演“真还传”,块分化该主线却涨了

但2、3季度,货币预期收紧的背景中,周期股(煤炭、有色、铁、化纤等)大家还是要注意高位风险。游戏起来了蛰伏依旧的游戏块,今天终于开始它的表演了。

2021-01-28

新能源汽车三大技术路线不应被割

中国地域广阔,车辆应用场景多元,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应该因地制宜,宜“氢”则“氢”,宜“电”则“电”,宜“混”则“混”,“氢”“电”“混”协同,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新能源汽车三大技术路线不应被割

2019-11-29

在兴业县兴办了大实业年产360万吨氧化钙项目投产 将为沿海基地输送稳定熔剂产品 助力多元产业打造百亿元产值

项目投产将为柳集团两大沿海基地提供优质稳定冶金熔剂产品,也为柳集团多元产业打造“百亿产值”新材料块奠定良好基础。

实施科技引领:铁行业向科技要效益

铁行业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需要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在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更多贡献的同时,也为世界铁产业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2023-11-2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