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质量管理提升 | 耗时 21 ms

关于印发《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办法(试行)》的通知

,现将《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办法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办法(2025年9月11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第一条 为规范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及时控制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柳人社规〔2024〕3号 关于印发《柳州市职业培训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

柳人社规〔2024〕3号 关于印发《柳州市职业培训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就业服务中心、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现将《柳州市职业培训补贴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污水处绿色低碳标杆厂名单的公示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污水处绿色低碳标杆厂遴选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4〕531号)要求,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主部门组织申报和审核推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关于做好2025广西企业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及发布工作的通知

,根据《广西制造业企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文件部署,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广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将于今年在南宁举办2025广西企业现代化创新成果发布活动,为做好2025广西企业现代化创新成果的申报

“智改数转”赋能 柳州水产“链”出新高地 养殖加工服务一体贯通 产业附加值全面

继AI养殖示范基地建成“智能养殖—精准控”体系,为水产深加工供稳定优原料后,广西华芯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华芯数智”)又有新进展:总投资63.9亿元的AI设施渔业示范基地7月底在柳江区开工

《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办法》政策解读

一、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背景?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支持工业振兴专项资金办法的通知

桂工信规范〔2024〕13号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 为进一步加强自治区统筹支持工业振兴专项资金工作,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支持工业振兴专项资金办法》。

全力抓招引推项目 蓄势聚能促进发展 ——我市着力高招商引资观察

,市委、市政府每月听取一次产业攻坚小组和各县区(新区)工作情况汇报,每年在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区(新区)召开两次现场会],在该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下,全市上下大抓工业、大抓项目的氛围日益浓厚,招商引资工作实现

加快推动柳州化工产业绿色低碳高发展

为加快推动柳州化工产业绿色低碳高发展,助力制造业转型级,建设制造强市,出以下路径选择。关联本地优势产业,实现耦合发展。

推动农产品销明显增长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日前,全区市场监系统广告监和指导广告业发展业务培训班在南宁举行,市市场监局在会上作广告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模式的典型发言,“柳州经验”获全区推广。

大干实业 大抓工业 大兴制造业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发展新生产力 建设制造强市

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工业大旗、挺起工业脊梁,深入分析全市工业发展形势,全面谋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任务,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生产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上市公司高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2025年1月7日(此件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上市公司高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4〕10号)要求,促进我区上市公司高发展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做好2025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依托单位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扭转“重申请、轻”“重数、轻”的现象,切实高重点实验室申请和建设成效。

关于举办 2025年“智赋柳企”系列行动——《人力资源沙盘》培训班的通知

柳 州 市 中 小 企 业 服 务 中 心 关于举办 2025年“智赋柳企”系列行动——《人力资源沙盘》培训班的通知各有关企业:根据自治区和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的工作要求,为了我市企业人力资源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的实操技能

超过去年全年产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朱柳融)10月20日,记者从广西汽车集团所属的五菱柳机获悉,今年1月至9月,该公司缸盖毛坯产达61万件,超过去年全年产,同比增长60%。

“数智”养殖电满 产业振兴势头足

据了解,今年该基地已经上市了三批虾、一批鱼,年产预计达60万斤。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典型案例(2025年)及第七批参考产品(技术)征集工作的通知

、需求响应、绿色用电、电能替代、智能用电等方面积极采取先进的技术、经济和措施,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高电能利用效率效益、节电减排等方面具有引领作用。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