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全新下线的碱性水电解制氢装备单体产氢量为1500-2500Nm³/h,单体产氢能力全球最大,由明阳智能自主独立设计并生产制造,具备10%-110%宽频调谐制氢能力,在消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
日本长期重视氢能发展,计划通过高效燃料电池等系列技术于2040年左右实现无碳的氢气生产,同时累积氢能发展商业模式,迭代氢能高效利用技术,助推氢能发展。
2020-08-24 09:06:33 中国经济网8月18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成立大会暨“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展望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9-05-30 08:48:26 新京报 作者: 孙晓萌 近期青年汽车的水氢发动机下线备受争议的同时,氢能源汽车产业也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随着冬奥会脚步的日益临近,张家口的氢能产业发展更是按下了“快进键”。“明年1月份,张家口就要举办冬奥会的测试赛了,我们将为测试赛提供70—90辆氢燃料公交车,专门服务冬奥会测试赛的交通保障工作。
关于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我认为在重型汽车特殊的生态下可能会率先使用,尤其长途重型汽车,是完全有可能配合政府的生态要求,率先实施的。这些技术都是以市场为主体推动,而不是靠补贴来做。
同时,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目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也需要加快氢能生态系统的建立。我国氢能发展现状如何?石油石化企业是否可以商业化发展氢能,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过去几年间,中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氢能热,数十个地方政府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规划。面对“十四五”,下一个五年氢能产业会迎来怎样的发展态势?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
源源不断高投入亿华通是率先在燃料电池领域实现系统集成技术突破的厂商之一。2018年,亿华通建成投产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线,率先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量产,具备年产2000台的产能。
氢的储运是氢能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氢的高密度储运技术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氢的储运技术是发挥氢能战略意义的重要支撑。
处于风口之上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正吸引着各路资本的极大关注。高工氢电梳理了目前布局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的上市公司,约有100家,其中布局氢气制储/加氢设备/加氢站的有31家,占比近三分之一。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下,氢能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产业各环节企业正在加速布局。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氢能企业注册量为339家,同比增长89%,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