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地热井 | 耗时 12 ms

突出本特色 吸引外游客 ——文旅消费拉动我市经济增长观察

随着大批外游客涌入柳州,在青云菜市开启“逛吃”模式,陈薇把发展的眼光投向了这片火的区域。此前,陈薇用自家房子经营着一家小店,做老顾客的生意。

辟谣“石墨烯电池”传言 小心炒“石墨烯”概念

面对被炒的“黑科技”概念,应保持理智。行业寻找技术新突破实际上,石墨烯电池已被手机行业内视为是下一个电池技术的突破方向。

2019-12-25

探寻全民潮背后垃圾回收处理企业的宁波表情

“垃圾就是放错了方的资源”,在生活垃圾分类企业内部,这句话经常被提及。

2019-07-19

卫星数据证实 今年7月极海冰缩至历史新低

NOAA表示,今年7月气温飙升到了新高,球上大部分区都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温之中,创纪录的温暖也使北极和南极的海冰缩小到历史最低点。这一结果证实了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8月5日发布的数据。

2019-08-19

固废处理将成为掘金

2019-10-15 09:35:27 项目链   作者: 木木男  垃圾发电被投资商誉为黄金项目,因此各个大投资商不惜投入巨资在全国跑马圈,争夺垃圾发电项目的特许经营权

2019-10-15

湖北应城电厂获三项新型专利授权

2020-07-06 10:19:39 中国华能近日,应城电申报的《一种蒸汽管道装置》《一种钢带机清扫链长度微调装置》《一种燃烧器打焦装置》等3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2020-07-06

储能赛道掀起资本潮,巨头轮番加码新储能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特斯拉Megapack工厂落上海,对于中国储能行业而言利大于弊。

2023-05-22

青海西宁崛起光伏产业链“小高

中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青海省不仅水电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也得天独厚,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理想之,也是中国重要的区域能源接续基

2020-01-15

2020年青海将构建光伏、光、储能产业链

除了光伏,青海全省水电资源蕴藏量达2187万千瓦;70米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200瓦/平方米的风资源技术开发量超过7000万千瓦;盐湖资源总储量达3300多亿吨;已发现水温在25℃以上的水点有

2020-01-03

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景观项目——大浮坨太阳能吸塔启动施工改造

记者10月6日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市运行保障指挥部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办公室获悉,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大浮坨太阳能吸塔启动施工改造,完工后将变身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景观项目。

2021-10-11

发改委、能源局:应对疫情切实保障煤电油气等能源供应

会议要求,要突出保供重点,细化各项措施,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应对疫情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实际需要,进一步摸清在煤、电、油、气、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摸清职责范围内可动用的资源家底,摸清当疫情防控举措对能源生产、

2020-02-25

光伏与熔盐储能相结合可解决高能耗区能源需求问题

2021-01-29 10:17:07 CSPPLAZA太阳能光发电以色列和法国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表明,将超大规模的光伏与熔盐储槽连接起来,对于高能耗区来说是一种可行的能源技术解决方案。

2021-01-29

规划布局深精细 未来发展有动力——聚焦全市两会经济

全市两会刚刚落下帷幕,连日来,“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经济词的度从两会延伸到各行各业。

尚志市新增一座生物质电厂 年烧秸秆50万吨发电

2019-08-20 11:15:09 哈尔滨日报   作者: 张磊  日前,记者从中国农林废弃物电联产行业高新技术、高新设备暨冬季清洁供推进会上获悉,位于尚志市的中鑫电生物质电联产机组已并网运行

2019-08-20

太阳能发电已成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优势产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路书军26日在2020中国太阳能发电大会上说,太阳能发电已成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产业。当日,2020中国太阳能发电大会开幕。

2020-08-28

液氢:能“上天”可“落

“胖五”是我国首款重型运载火箭,具备将14吨载荷送入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那么,何种燃料才能助推这一“大家伙”一飞冲天?“液氢—液氧”就是其中之一。

2020-01-15

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一公司承建江苏吴江盛泽燃机电联产工程开工

2020-11-06 08:48:45 江苏电建一公司   作者: 陈鹏  11月2日,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吴江盛泽2×100兆瓦级燃机电联产工程开工。

2020-11-09

当前我国高温浪事件综合强度达1961年以来最强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2022-08-23

生物质电联产是最科学的可再生能源供能模式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生物质发电从最初的发电供能,开始逐步被电联产模式所替代。这既是技术革新的进步,也是产业经济性的需求。

2020-04-01

“绿氢”潮席卷全球 短期能盈利吗?

“绿氢”开发潮席卷全球GTM报道称,近几年来,采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氢”的潮席卷全球,截至目前,全球已推出多个吉瓦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规划建设速度超出行业预期。

2020-08-26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