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可以作为原料和燃料,还可以作为储能介质,在工业、交通、建筑等众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尤其是在储能、高耗能工业、以及重型车辆、航运、航空航天燃料等领域有着其他能源无可比拟的优势,对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
立足产业现状和发展需求,布局相适应的中试能力和服务体系,鼓励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坚持市场主导、需求引导。
氢技术作为能源载体的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适应性和多功能性。此外,现有的基础设施可以多种方式生产,存储和运输能源,并且可以从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中提取氢气。
随着“2060年碳中和”任务的提出,氢能似乎成为实现终端燃料脱碳的最终解,又增添了其讨论的热度。那么,我国的氢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制氢和用氢将分别向什么方向发展?氢能将在未来能源体系中担任什么角色?
各路资本涌入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二次能源,其能量密度高、来源广,调峰储能潜力大,被视为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提到氢能相关的内容:(十一)完善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清洁替代政策。
中石化此次建设的两座油氢合建站是上海市首批商业化提供加油加氢服务的综合功能站,也是中石化和法国法国液化空气集团(以下简称法液空)液空在中国发展氢能的第一个落地项目。
汽车仪表板集成各种功能,代表汽车内饰的“脸面”。可10年前,汽车仪表板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电子电器及智能网联高级总监黄好是这项“卡脖子”技术的破题人,也是见证者。
然而,尽管它引起了很多轰动,但并不是所有种类的氢都是真正的绿色选择。唯一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上可行的方法来生产”绿色氢,而不需要使用大量资金或数吨能源投入,但目前我们已快接近这个门槛。
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国家 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