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2020生态环境产业 | 耗时 28 ms

激发企动力和创新活力 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用心用情为企排忧解难,激发企动力和创新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加快推进新型工化、发展新质力、建设制造强市。

2025-04-10

聚焦“主战场” 深耕工“主阵地”

近日,柳北区委书记石中华接受专访时表示,柳北区将紧紧围绕柳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工化、发展新质力、建设制造强市”要求,在稳传统、强支柱、育新兴上发力,推动一二三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体系

【企招聘】柳州市中小企招聘信息2024年第56期(总第314期)

柳州市中小企招聘信息2024年第56期(总第314期)信息来源:由柳州市中小企服务中心培育科收集、信息科整理发布            

我市通过混合用地政策盘活柳东新区一宗存量工用地 项目建成后年值约7.2亿元

据悉,该项目为“广投(柳州)科创中心项目”,采用混合用地供应的方式,将项目土地用途由工用地调整为工兼容商、科研用地的混合用地,通过引入科研、商等新兴,打破单一工用途的局限,解决原工用地价值低

汇集行智慧 推动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刘心蕊)4月28日,第七届全国食品风味化学与感官分析大会暨第三届全国鲜营养预制食品研讨会在柳举行,搭建平台,共谋风味与健康“双向奔赴”的行发展路径。

2025-04-30

2025年一季度我市经济开局良好 全市总值同比增长4.6%

一季度全市总值720.03亿元,同比增长4.6%。

提升链水平 增强企竞争力

今年10月28日,广西汽车集团“菱势工程”正式启动,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总投资150亿元,推动“131”规划高质量落地,即倾力打造1个“菱势”新能源整车品牌、3个国家级制造单项冠军和1个汽车

发展设施农增收增效

2月27日,在鱼峰区白沙镇王眉现代设施农示范基地,智慧大棚内种植的草莓等果蔬迎来采摘期,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走进棚里体验采摘乐趣(见上图)。

转型升级不止步 新兴企成长快

昨日,记者走进广西柳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药集团”)旗下广西仙茱制药有限公司的车间看到,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一条条全自动智能化线忙碌运转着。

2025 年工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

二、以标准引领现代化体系建设( 六)加强传统标准建设。加快重点行关键节先进工艺、可靠性、质量一致性等标准研制。推动石化通用 装备、重型机械等传统机械领域标准制修订。

2025-05-14

以“三个突破年”加快打造柳州城融合示范新城区

4月9日,柳江区委书记玉秋静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初步统计,一季度,柳江区规上工值同比增长3.15%,固定资投资同比增长31.9%。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命线”。

2025-04-12

汽车零部件企马力全开赶订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宋美玲报道摄影)11月14日下午,柳州市车乐士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机声轰隆,多台冲压设备和3条焊接机械臂马力全开,一个个用于柳汽车底盘的零部件陆续下线。

加大技术投入 拓展海外市场 ——聚焦我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发展

6月6日,在位于北部新区机器人园的柳州三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车间里,可自动化耐高温水杯等塑料制品的吹瓶工机器人下线,即将运往外地。

金融支持新型工化,七部门联合发文提出18项举措!

发挥融资租赁务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支持企设备数字化改造、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绿色保装备购置、安全应急装备应用等,推进制造融资租赁债权资证券化。

深化教融合 赋能柳州发展 校企共建人工智能学院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周仟仟)7月28日,柳州职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柳职大”)与企共建的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五菱工新方案、新技术、新品齐亮相

品较分体式电驱桥减重10%以上、体积缩小30%、噪音降低5分贝左右,有效提升乘坐舒适性。五菱工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同轴式电驱桥商化落地的,引领行技术发展的新潮流。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

基础日趋坚实。算力底座日益夯实,国内企发布多款人工智能芯片品,“中国芯”在架构创新、重构等方面实现阶段性突破。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多地建成单体万卡规模智算集群。

赶订单 钢圈转不停

11月14日,记者走进位于柳南区柳工大道的广西泰坦宇翔钢圈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泰坦宇翔”),看到车间内8条线正全力运转,成批的钢圈不断下线。

关于征集2025年第二批广西“人工智能+制造”品、垂直领域模型和典型案例的通知

智能可穿戴设备、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智能终端品研发及化。

多市联动构建两个协作发展带 ——聚焦广西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行动计划给柳州带来的机遇

其中提到,推动柳州、梧州、贺州、钦州、防城港、崇左等市差异化发展特色细分,通过多市联动、错位布局、协同配套,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协同高效的东中部承接转移带和跨协作带。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