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2020年锂电池设备 | 耗时 29 ms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全程:仅仅一半 千亩厂房拔地而起

2020-08-31 10:16:52 腾讯科技2020初,美国纯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开始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生产新车型Model Y,而在早前,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市的工厂也开始建Model

2020-08-31

“寒冬”波及产业链 回款难给行业带来生存危机

“在2016到2018的3时间里,动力装机量较大,也因此签订了后续的大量供货合同。”

2019-11-26

工信部发布1-3月行业运行情况,离子同比增长8.2%

2019-08-13 11:09:25 央视网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191—3月行业运行情况如下:一、生产情况20191—3月,全国制造业主要产品中,离子产量27.7亿只

2019-08-13

2020底有望达万辆规模 我国氢燃料汽车驶入快车道

众所周知,氢燃料汽车和采用的纯动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这两种路线将长期并存互补,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的出行需要。

2020-03-24

又获巨头加码 磷酸铁回潮有望持续 上游供给缺口仍存?

日前,韩国动力巨头SK创新CEO与SK On(业务子公司)CEO在接受路透采访时透露,公司发现 " 车企对磷酸铁抱有兴趣 ",正在考虑生产磷酸铁,用于低端动汽车等

2021-10-12

彭博新能源财经:过去九全球价格下降87%

2019-12-04 14:44:40 彭博新能源财经12月3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报告称,2019,全球组的平均价格为156美元/千瓦时,相比2010的1183美元/千瓦时下降了87%

2019-12-04

血战固态:有人进,有人退

离子”、“一种复合固态解质及固态”两项与固态相关的专利。

2021-03-08

盐湖提爆发“前夜”

近期,包括紫金矿业、西藏珠峰、亿纬能、富临精工、赣锋业等矿业、动力、材料企业纷纷将触手伸向国内外盐湖资源。

2021-10-18

中航248亿元项目落户合肥,与宁德时代“抢地盘”?

8月10日,中航宣布与合肥市签署投资协议,将在当地新建产能50 GWh的动力及储能产业基地。根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上的消息,该项目总投资为248亿元,选址于合肥市长丰县。

2021-08-12

小米投资了哪些企业?

其实,不只赣锋,小米已经多家投资企业。珠海冠宇公开资料显示,珠海冠宇成立于2007,主要专注于离子技术和生产工艺的自主研发,现已发展成为全球前四的聚合物离子供应商。

2021-10-18

浙江省首座储能站开建

2019-07-23 09:25:14 中国能建集团7月18日,中国能建华东建投浙江火承建的浙江省内第一座储能站——杭州余杭未来科技城储能项目正式开工。

2019-07-23

仿珍珠母层隔膜 有效提升抗冲击性能

多孔的聚烯烃因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而被广泛地用作离子隔膜。作为正负极之间防止短路的隔绝层,聚烯烃内部的多孔结构有利于在充放过程中的离子通过,但也导致了隔膜较差的机械性能。

2019-11-18

凌晨,广东一厂深夜起火

来,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动力产业的兴旺,不少企业纷纷进场研发、制造动力,其中也不乏一些规模较小的制造厂,但其安全隐患却要远比一些龙头企业令人担忧。

2021-07-23

固态领域又迎新成员!

导读:金龙羽全资子公司缆实业拟在5内投入不超过3亿元,与锦添翼共同进行固态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并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固态被各大企业争相布局。

2021-08-13

工信部:拟公告符合《离子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2020-09-25 11:02:53 缆网日前,从工信部获悉,根据《离子行业规范条件》及《离子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企业自愿申报、省级主管部门推荐、专家复核、现场核实等程序

2020-09-25

​国轩高科子公司与华为签合同

双方将致力于产品的市场拓展和所需解决方案的研究、产品开发和系统集成,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所需产品的技术规格要求。

2019-06-10

错过动力市场?固态风口才刚到

2019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离子之父约翰·古迪纳夫曾坦言:“在现如今的科学技术帮助下,离子能量密度每约增加7-8%的效率的速度,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

2021-11-24

南澳批准建风能、太阳能、和氢能超级中心

2019-08-12 14:32:01 CNESA南澳一项颇具雄心的项目计划已经获得了州政府的发展批准——该项目计划将风能、太阳能、储能和绿色氢能源相结合,形成一个全天候混合式能源发

2019-08-12

四川遂宁:建成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集群

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公布了一组数据:2019,全球和中国分别消费了31万吨和16万吨碳酸。其中,全球动力消费达10万吨碳酸,中国动力消费达5.5万吨碳酸

2020-10-29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