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2020年要积极推进 | 耗时 30 ms

2020上半全国50个主城市用户供电可靠性保持较高水平

2020-07-24 09:39:48 国家能源局2020上半,全国50个主城市供电企业用户供电可靠性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平均供电可靠率为99.954%,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2.02小时/户

2020-07-24

江苏省出氢燃料汽车行动规划,2025建成50座加氢站

2019-09-02 11:21:30 界面新闻   作者: 彭强  《规划》指出,2025,将力争全省氢燃料电池车整车产量突破1万辆。又一省在大力氢能产业的发展。

2019-09-02

新能源汽车开启“换电模式”?

这位司机表示,“换电”模式比家用充电桩费用略高,但比燃油车低不少。换电,即为电动汽车更换动力电池。

2020-07-30

电力先行,银西高铁就来了!

“萧关输变验收工作的顺利,意味着银西高铁(甘肃段)330千伏供电群体工程即将全部投产运行,我们离高铁梦又近了一步。”

2020-05-26

英国取消储能部署容量限制

而在五前,英国只部署14个电池储能项目,总装机容量低于2.7GW。

2020-07-16

做好碳中和的排头兵,电力系统做好这三件事

有专家预测,2060中国的电力需求可能会达到目前的三倍以上,超过20万亿度电,以发电2000小时计算,需100亿千瓦左右的装机,折算下来未来40平均每新增2亿千瓦以上的新能源装机。

2020-12-24

做好碳中和的排头兵,电力系统做好这三件事

有专家预测,2060中国的电力需求可能会达到目前的三倍以上,超过20万亿度电,以发电2000小时计算,需100亿千瓦左右的装机,折算下来未来40平均每新增2亿千瓦以上的新能源装机。

2020-12-22

后疫情时代电力行业以变革谋发展

95%结算,同时延长已发布的疫情期间支持两部制电价用户基本电费政策的时间至20206月30日。

2021-01-15

机械工业主经济指标较快增长

具体来看,上半机械工业重点监测的120种主产品中,58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2023-08-16

美国缘何退出《巴黎协定》

该协定为2020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201611月4日生效。

2019-11-11

电力局部短缺,还需市场吗?

202012月25日起,此前因“双控”遭遇限电的浙江义乌,路灯、园区、工厂和公共场所的用电已陆续恢复正常。

2021-01-14

关于印发《“数据素×”三行动计划(2024—2026)》的通知

月31日“数据素×”三行动计划(2024—2026)发挥数据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素的数字经济,是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求。

又闻量产,全球聚焦的固态电池来了吗?

全固态电池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也是产业界关注的焦点,它的安全性比起同电体系的液态锂离子电池有明显提高,但在电动汽车上实际广应用还需时间。

2020-06-17

新能源汽车已“成” 踏入社会过消费体验关

2021-03-08 07:57:01 科技日报   作者: 刘艳  连续7被提及,今政府工作报告找不到“新能源汽车”了,意味着什么?

2021-03-08

刘彦龙:提防国外动力电池企业的专利诉讼

根据最新统计,第一季度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家企业的市场占比已经接近70%,二三线企业未来生存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随着2020之后补贴完全取消,日韩企业也会快速入中国市场,届时竞争还会更惨烈。

2019-04-24

“工业大米”也智能制造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促了数据等生产素的高效流动,为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撑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大趋势,动传统行业企业科学高效开展数字化转型,对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2023-06-14

光伏将成为中国未来重电源

2020,我国发电量的装机容量中,最主的组成部分是是煤电,煤电占装机总容量的49.1%。这是第一次降到50%以下,而且发电量仍然保持60%。

2021-10-14

能源的下一个时代,需走多久?

20世纪30代以后,随着发电机等技术的完善,火力发电入大发展的时期,火力发电也让人们在探索火的历程上更近了一步。煤炭时代所动的世界经济发展超过了以往薪柴时代数千的时间。

2022-08-10

人工智能大模型需怎样的芯片?

据Lambda实验室测算,如果采用英伟达V100 GPU和当时最便宜的云服务行计算,GPT-3训练一次需355个GPU(一块GPU运行355的运算量)、花费460万美元。

2023-03-07

储能电站火灾处置

锂电池热失控体现在外部短路、内部短路、过充过放等三个方面,主由于碰撞、挤压、穿刺等机械滥用和过充、过放、短路等电气滥用以及高温环境、电池质量缺陷等原因造成。

2023-07-19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