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12MW海上风力发电 | 耗时 35 ms

柳州3家企业挂“国”字招牌 “传帮带”搭梯架桥 助技能人才培养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汶璟)近日,人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2023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备案名单,我市3家企业榜。

关于印《柳州市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度若干措施》的通知

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柳州市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度若干措施》的通知柳政〔2024〕1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有关委、办、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现将《柳州市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度若干措施

2024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布 柳工榜居第19位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韦斯敏)6月12日,由《中国工程机械》杂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峰会联合制作的“2024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布,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榜,居第19位。

柳州热度 彰显文韵 ——“惠民利民 满城活”系列报道(三)

柳州人对柳州的爱,让这座城市充满温暖、充满引。真挚的服务、淳朴的人文情,柳州持续优化旅游市场环境,让游客领略了柳州的另一番景。

乘龙开启批量交付模式 东柳汽助快递物流业绿色转型

活动现场,东柳汽联合东康明斯、纭毅运输共同启动“气领山河 省者为王——乘龙&东康明斯 节气大赛”。

2024年广西节能活动周和低碳活动日启动仪式暨第二届新能源汽车推介活动在柳州举办 行新能源汽车备受关注

活动由自治区机关事务局、自治区展改革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主办,柳州市政府承办,旨在动员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出行,助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展。

柳产车用“移动充宝”岗 一键召唤 随叫随到

在其长2米多、高接近2米的“身体”里,有储能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具有智能、充性强、操作简单等特点。完成生产作业后,它们将被送往广西、等地客户手中。

政企合十足

第01版:要闻 pdf在赛克瑞浦动池系统有限公司,工人忙碌而有序地生产。

1至7月柳州工业产销持续平稳

宏光MINIEV市以来,稳居全球微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第一。资料图片今报柳州讯(记者黎静 通讯员陆梓健)工业城市柳州,围绕创新求变、向图强等要求,全以赴促展。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解读《关于拓展跨境商出口推进外仓建设的意见》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国家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关总署、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等九部门联合印《关于拓展跨境商出口推进外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金桔市 香飘鹏城

日报消息(通讯员谭凯兴、覃庆和)金桔市,香飘鹏城。

以旧换新激消费潜能 我市开展的促消费活动对汽车、家销售带动作用明显

(受访企业供图)为进一步释放市场活、激消费潜能,推动我市消费品以旧换新,连日来,各项促消费活动在我市开展,记者在走访销售商家时了解到,活动对汽车、家销售带动作用明显。

民企展活 “扬帆”正当时

我市民营企业向图强、逐浪而行,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一批有技术创新能和市场开的“柳字号”民营企业在外市场寻求突破,闯出更广阔的天地。

市商务局举办2024年外贸综合服务业务会议 知己知彼 助拓展外贸新格局

他说,柳州工业基础好,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商领域转型空间大,他很看好柳州新能源汽车、汽配领域的展前景,并希望与柳州企业深度合作、共赢展。

柳产汽车零部件外“圈粉”

“扎根于柳州汽车城,公司的业务此前一直以配套当地主机厂为主,展势头也不错。”吴兴华说,随着汽车制造业变革浪潮来袭,公司产品于2013年开始走向外,最先“走出去”的产品就是滤清器。

柳汽、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示范应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强强联手向“新”而行 携手共谋“质”胜之道

5月31日,在市长张壮、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周剑以及东柳汽党委书记宣颖、总经理林长波等的共同见证下,东柳汽、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示范应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东柳汽乘用车总装车间成功举行

关于印《广西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鼓励开展集中采购,支持优质外贸产品进商平台、进商场超市、进商圈步行街、进工厂折扣店、进商品交易市场。挥我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机制作用,助我区出口转内销产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推进柳州建设现代制造城

在“强化集约集聚,推动城市健康宜居安全展”章节,《规划》提出,引导和支持自治区副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展。重点提升柳州市、桂林市的国际影响和竞争,带动周边区域高质量展。

平稳向好 焕新加速 半年全市规模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报道摄影)近日,市统计局官网布数据显示,今年半年,全市规模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全市工业生产平稳向好,围绕“新质生产”“出口”等关键词,都表现出较好势头。

一季度我市跨境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20.4% 将在主体培育、园区建设等方面持续

、国际物流运载能提升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面持续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