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1月全球新能源销量榜 | 耗时 46 ms

陕西发文加强风电并网 实施配额制

《通知》明确:1、加强并网及储领域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加强汽车领域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020-02-26

法国政府宣布国节计划以应对危机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危机,法国政府6日推出国节计划,号召国积极行动起来,以避免冬季出现停供的危险。

2022-10-12

光伏产加速扩张 关注细分领域龙头

中欧日韩纷纷发布碳减排目标或者规划,美国或将重回巴黎协定,光伏增装机有望加速上行。

2020-12-09

密谋2年,晶科Tiger Neo放大招

卧薪尝胆两年,科创板上市和Tiger Neo放出货。宣告晶科在下一个25%以上效率的N型时代的大机会正式到来。

2022-04-08

密谋2年,晶科Tiger Neo放大招

卧薪尝胆两年,科创板上市和Tiger Neo放出货。宣告晶科在下一个25%以上效率的N型时代的大机会正式到来。

2022-03-22

未来20年亚太地区将增6700GW光伏容

结构中,煤电和天然气发电传统还是占比较大的比例。

2020-08-13

造车势力:热度大涨 羽翼渐丰

于是,头部势力率先向轿车市场发起了冲击。本届车展上,零跑汽车公布了车型C01设计草图,并宣布将进军中高级智豪华纯电轿车市场,在产品层面上面对标Model Y。

2021-07-08

地热发电,1/8的冰川覆盖也阻挡不了它发展农业

作为人类幸福指数最高区域的北欧五国之一,冰岛也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均GDP达6万美元,拥有极高的人类发展指数,国民拥有国家提供的极为完备的健康保险和高等教育。

2019-08-22

首个工业智决策白皮书定义智决策

黄勇表示:“产业链正经历深度重构,同时受疫情影响,短期过热的海外市场需求将在国外经济滞胀背景下受到抑制,短期增⻓动⼒减弱。⾯对复杂变化,中国制造业需要向智制造转型升级,⾛出增⻓曲线。

2022-02-28

前十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完成可再生投资23.8亿美元

2019-12-10 09:50:13 中国闻网   作者: 唐小晴  “今年1至10,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完成可再生的投资是23.8亿美元。”

2019-12-10

河北将率先打造国氢产业创发展高地

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创驱动发展战略,以培育壮大氢产业为目标,加快构建“政策生态、产业生态、服务生态”三大氢生态体系,率先将我省打造成为国氢产业创发展高地。

2019-08-21

多方携手推进市场化交易 疆内外电力市场共同促进消纳

推动结构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已成为普遍共识。疆作为我国综合基地,具备发展发电的自然条件。这里风8.9亿千瓦,约占的20%。

2020-10-15

2020年国网经营区社会用电解读来了!

2021-01-26 10:41:02 国家电网报   作者: 国强 段金辉 李江涛 吴姗姗   核心提示 日前,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局相继发布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和社会用电数据

2021-01-26

金风在加获首笔风电订单 项目电价创最低纪录!

2019-08-21 11:19:06 北极星电力网近日, 金风科技在加拿大喜获200MW陆上风电订单,中标的长期合同电价创历史低。

2019-08-21

“像种树一样,总种出森林”——柳工踏上国际化道路越走越有底气揭秘

自此,柳工围绕成为世界级的工业装备与服务产业集团的愿景,秉承为客户提供卓越工业装备与服务的使命,坚持精诚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在国际棋盘上“排兵布阵”。

想在海上乘风破浪的风电整机商越来愈多,谁将成为霸主?

但这一头衔很快被其他对手夺走——77日,明阳智(601615.SH)发布最11 MW海上风机,再次刷中国最大风机容纪录。今年以来,风电整机企业在海上风电市场的角逐日渐激烈。

2020-07-27

中国石化2021年:氢气产超350万吨!已建成加氢站76座!

其中指出:2021年,氢气年生产力超350万吨,约占国总产的14%,截至2022年3,中国石化已建成76座加氢站(含油氢合建站),充电站1322座、换电站83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1351座,为客户提供油气氢电多种供给

2022-08-23

郑州“地标”即将亮相!运用再生水+浅层地热

项目采用“再生水+浅层地热泵+冷却塔”综合系统,部采用清洁为区域内约16万平方米建筑群供。再生水水大、水质稳定,制冷、制热效高;浅层地热则具有分布广、储大、易开发、恢复快等优势。

2023-07-19

国际可再生署发布报告 可再生有助经济复苏和增长

日前,国际可再生署(IRENA)首次发布的《可再生展望》(以下简称《展望》)认为,系统的脱碳不仅可对短期经济复苏提供支持,还有助于推进以可再生为基础的转型,不仅帮助实现国际气候目标

2020-04-30

王志轩:碳中和与电力转型

从中国自身看,一个正处在发展中的14亿人口大国,还需要强大而高质的产业体系支撑现代化目标实现。而且从来看,包括技术及设备在内的中国产品对经济振兴、推进低碳发展也有比较优势。

2020-12-1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