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驱动 | 耗时 11 ms

研发投入有实招 精准创新见实效 ——我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创新发展

目前我市已出台《柳州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多方面激励全市研发投入的持续高质量增长,有效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带柳州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年稳步提升。

灵犀力1.5T混机实现量产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报道摄影)4月22日,上汽通用五菱灵犀力1.5T混机量产启仪式在位于柳东新区的柳州赛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克科技”)举行。

惠誉评级:政策明晰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回暖

此外,随着二季度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的发电设备利用小时获得季节性增长,加之相关政策的日趋明晰,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推发电量增长的主力军。

2019-08-28

化推汽车业转型

万钢回忆道:“十年前,全球电汽车产量共9000多辆;十年后,全球电汽车保有量已达720万辆,中国和德国贡献了60%以上。”这十年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十年。

2020-10-14

中核集团核力院成功研制出耐温等级为440级的新型耐高温电磁线圈

4月,中核集团核力院成功研制出耐温等级为440级的新型耐高温电磁线圈。新研的电磁线圈耐温等级高,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提高控制棒机构的耐温能力,一直是控制棒机构性能提升的发展方向之一。

2020-04-09

“企业服务年”落实落细落到位,为企业排忧解难增

全市上下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困,千方百计服务企业发展,全力以赴推柳州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市智服中心赴鼎铭金属公司开展“党旗引领 科技赋能 创新”专项服务活

7月14日,由柳州市智能制造科技服务中心刘勇主任带队,到柳城县鼎铭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部开展“企业服务年”专项调研活。鼎铭金属梁克明常务副总经理进行接待并与调研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2022-07-19

船要来?宁德时代联手亚光科技 真造船还是减持套现?

船前还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新鲜事物,毕竟在全球环保减碳排放的电化浪潮下,只是换个能源方式。

2021-07-13

储能发展行电化学储能市场开启

2019-07-04 10:40:44 中信证券研究编者按:储能发展行计划发布电化学储能市场开启,新能源发电提振储能需求,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降本。

2019-07-04

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即将发布|2035年基本实现电化转型

专家组认为,混合力是内燃机汽车最有效的节能技术,应积极推传统汽车实现混化,而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一样,全面采用电技术,这比设置“禁燃”时间表更符合中国国情。

2020-09-21

氢能源概念股走强,政策利好持续,产业链各环节受益标的一览

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提到,在蓝天保卫战领域,将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全国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

2021-11-19

氢化锰有望助氢力车续航增四倍

2019-08-13 08:43:59 国家电网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材料,可能成为激发氢力汽车潜力的钥匙。

2019-08-13

杨红新:力电池新周期“三大挑战”

政策端,乘用车双积分政策有效落地,新能源积分比例逐年提升,积分价值显著增加,强力化进程加速;CAFC积分要求逐年加严,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新能源+混节能技术(HEV)双向布局。

2021-07-14

宁德时代新作 进军电矿卡领域

、提供电化无人矿卡和无人矿山技术解决方案等。

2020-07-02

瑞士首个商业制氢项目启

2019-08-01 13:29:56 中国新能源网Alpiq和H2能源公司在瑞士开发氢力交通工具。

2019-08-01

11月力市场保持高热度 锂行业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力市场来看,国内外电工具需求量仍较高,电两轮车订单量在10月达到高峰,但部分电池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从三元电池切换至磷酸铁锂或锰酸锂电池,对三元需求有所减弱。

2020-11-03

海外电化转型加速 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引擎力十足

在市场的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料将明显分化。其中,经济性运营类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优质车型促进消费需求。

2019-12-17

比亚迪、大众率先试水电车共享平台

据了解,该平台将于4月正式发布,在比亚迪看来,该平台是全球首个可开放共享的电汽车平台。同时,比亚迪明确表示,将与全球汽车同行,共享e平台的所有技术,加速推车的普及。

2019-03-20

力电池:未来企业比拼三方面能力 要深入研究四大主材技术

根据这份文件,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要明显增强,力电池、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要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2020-11-16

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拉经济增长 ——感受一季度我市重点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脉

近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汽车、钢铁、化工、食品、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能源产业拉全市产值同比增长8.3个百分点。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