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首批新能源汽车“退役 | 耗时 33 ms

比亚迪单月狂卖超21万辆

11月3日,比亚迪和广集团同日公布10月销售业绩,其中比亚迪10月销量达到21.78万辆,再创历史高,这也是比亚迪连续两个月销量站上20万之上。

2022-11-08

全球乘用5月榜单出炉

单月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型分别来自广Aion S和雷诺Zoe,销量环比分别增长8.5%和77.9%。

2020-07-02

全球款量产版太阳最高可7个月不充电 价格已公布

据央视财经报道,由荷兰光年公司设计的全球款量产版太阳近日在西班牙纳瓦拉地区进行了道路测试。

2022-07-12

小鹏个储充电站落地河北邯郸

10月28日,小鹏宣布用高速服务区超充站及高速路口5公里以内超充站共计30个,贯穿京沪、京港澳高速充电路线。小鹏也成为国内家跨越3500+公里,为鹏友打造“没有里程焦虑”充电路线的企。

2021-11-01

9月乘用销量61.1万辆 出口量价齐升

自主品牌在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企业表现优异,比亚迪(002594.SZ)、长安(000625.SZ)、奇瑞、吉利(00175.HK)等传统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2022-10-19

挖掘“金矿” 全速发展——关注产业的“柳州模式”

上个星期五,“”成为柳州的热点话题,我市不仅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柳州)工业博览会,成为2021年下乡的第五站,还汇聚了来自全国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召开了一场国家大数据联盟

“氢”装上阵还需迈过几道坎?

作为产业生态的重要“成员”之一,燃料电池具有绿色环保、续航里程长等优势,对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022-10-10

东风 三花智控热管理业务成亮点

热管理业务为特色的三花智控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2018年以来接受了机构密集调研。

2019-12-27

产业将获更多政策支持

2020-04-10 08:13:46 经济日报   作者: 敖蓉  本报北京4月9日讯 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正在抓紧按程序出台购置补贴相关政策调整的具体措施

2020-04-10

比亚迪前9月销量同比降两成 降逾四成

其中,销量为1.988万辆,同比增加45.32%;纯电动销量为1.22万辆,同比增加65.95%;燃油销量为2.23万辆,同比减少17.55%。

2020-10-12

风电场改造升级出台办法

国家局日前印发《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管理办法》,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并网运行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风电场应当退,经安全运行评估,符合安全运行条件可以继续运营

2023-08-22

行业钠电正式下线,日开启两轮电动钠电元年

内部爆料:日电动要让全民骑上钠电。近日,日先行业一步下线了量产钠电,打破两轮钠电领域只有概念而没有实的尴尬局面,开启了两轮电动钠电元年。

2023-08-09

国内个电网退运电池储站济南投运

9月29日,山东口镇综电站在济南市莱芜区投运并网,这是山东省内个并网运行的电化学储电站,是全国个利用电网退运电池建成的储电站。口镇综电站位于济南市莱芜区口镇桃花峪村。

2020-09-30

工信部:今年产销预期超130万辆 增幅接近8%

(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今年我国产销预期将超130万辆,增幅接近8%,2025年销售市场规模占比达两成左右,2035年纯电动成为销售辆的主流。

2020-12-14

合资和二手的市场增长点 出口意义大

出口成为去年低迷市中的亮点,其中,合资品牌以及二手正在成为的增长点,更是出口中的一抹亮色。

2020-02-25

柳州:推进“一二五”工程 自主产业集群齐发力

自主产业集群齐发力,未来柳州将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助力高质量发展。

动力电池增资扩产潮 低端产退出优质产进来

山东省电池工业协会顾问谢瑜忠在接受《中国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一是根据中协最数据,今年上半年产销量同比增长均为近2倍;二是来自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联盟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累计达

2021-08-24

亮眼财报之下,小鹏们迎大考

不少热门板块都出现了不小的下跌,其中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领域。自年初马斯克借助特斯拉股票大涨荣登全球富之后,特斯拉的股价就开始了一路走低,如今市值也已经蒸发超过3000亿美元。

2021-03-17

张国宝:氢燃料电池研发不知难而退

同时,发改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修订版)中也相应增加了“加强城市停场和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内容。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开始重视氢燃料电池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9-03-21

大众开启攻坚战,ID.4否打开中端市场僵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预售价格看,ID.4切入的20万级市场仍处在潜力尚未释放的阶段,在当下国内乘用市场高低两头发展背景下,大众否借助自身品牌力优势成功打开中端市场僵局仍然充满未知数

2021-01-26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