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风电装机需求增 | 耗时 36 ms

德国海上不再要海上升压站

2019-12-16 14:37:25 欧洲海上北海输巨头TenneT是德国北海所有海上项目的并网服务商,他们与德国政府共同规划了北海输网络,包括了所有已建、待建、已规划的场的接入系统方式

2019-12-17

广东省:规模化开发海上,打造两个千万千瓦级海上基地

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发,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式光伏站示范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规划垃圾焚烧发、农林生物质发、生物天然气项目开发。到2030年,和光伏发容量达到7400万千瓦以上。

2023-02-24

国家统计局:3月份长18.1%

一季度,发158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8%。分品种看,3月份,火、水速下降,但降幅收窄;核、太阳能发等新能源发长较快。

2020-04-20

亚洲单容量最大组下线

2月22日,由中国东方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兆瓦抗台型海上组,在福建三峡海上产业园顺利下线,这是目前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组,也是我国下线的首台

2022-02-28

国家能源局:进一步加强海上项目安全险防控相关工作

二、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四)海上项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作业前取得施工所在地海事构的许可,并按要做好安全保障。

2022-11-17

亚洲首根高压扭软缆试制成功

2019-09-23 10:08:19 中国工业报9月初,从远东缆产业技术研究院传来喜讯,亚洲首根66kV高压扭软缆试制成功。该产品外径105mm,适用于8MW及以上海上组。

2019-09-23

美国正在开发8个海上+储能项目

—总量1958MW2019-07-05 16:07:41 中国储能网新英格兰地区位于美国东北部,该地区的6个州开始制定各自海上部署目标,到2035年,该地区总容量近18GW目标将投入使用

2019-07-05

海上又添利器

随着叶轮完成平稳翻身并精准对接至舱法兰面,中国能建南方建投广东火使用全国首创改造方案引入的“护卫”安平台,在华阳江青洲三500MW海上项目顺利完成首秀!

2021-11-09

盘活存量 推动场改造升级和退役

经过40多年发展,技术和规模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从2002年的45万千瓦发展到3.65亿千瓦,陆上容量由750千瓦发展到5兆瓦,海上更是实现零的突破,组单容量10兆瓦已进入商业运行

2023-08-22

行业预测:乐观情景之下疫情影响可忽略

近年,受三北地区弃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国内逐渐向中东南部地区转移, 上述疫情最严重的 11 个省份 2018 年新约 9.8GW,占到全国新的 46.2%。

2020-02-26

田庆军:海上正成为沿海零碳重器

截至2022年底,中国海上累计容量超30GW,已招标待建和未招标项目容量超70GW,基本都集中在近海海域。随着近海资源开发趋近饱和及用海限制,深远海正成为海上发展新方向。

2023-08-22

《欧洲海上报告2019》执行摘要!

执行摘要2019年,欧洲海上并网容量3,623MW。对应新并网海上组502台,共计10个场。

2020-02-26

国内行业终于等来了这张证书!

其中海上的整设备单容量更大,导致叶片更长、塔筒更高,更加了海运这项运输环节,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和挑战,要在各个方面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2019-11-01

秦海岩:着力发展海上产业

2018年,全球海上449万千瓦,累计达到2314万千瓦。由于具有潜力大、绿色、产业链长、技术尖端等特点,海上正在对全球能源转型、经济发展等产生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2019-05-30

2022年上半年海上市场展望

海上行业有望实现爆炸性长。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到2035年海上累计容量将达到504GW,较2021年加九倍。

2022-07-12

2030年全球一半发量来自光伏

现在在发侧,和光伏已经能够做到平价上网,发成本已经等同于火成本,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光伏的成本会显著低于火成本,火也将被可再生能源报所取代。

2019-07-10

到2040年全球能与太阳能发份额有望至45%

2020-10-30 09:42:15 缆网国际能源构(IEA)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40年,全球能和太阳能发的份额将从7%上升至45%,力供应的灵活性对保障力供应安全就变得尤为重要

2020-10-30

山东中车杀入海上

中车山东公司将充分发挥中国中车在新能源领域技术领先、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在河口区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高端新能源备产业基地。

2022-07-12

力首个海上场全部投产

2019-04-16 09:41:21 中国煤炭资源网国家能源集团消息,4月12日,浙江舟山海上公司第63台顺利并网,标志着国力首个海上场全部投产,全国首个使用高高承台基础的近海场全部投入运营

2019-04-16

将如何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作为清洁能源发来源本身的排放量为零,但从原材料开采到制造、、运维,再到全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理都会产生碳排放。目前,没有一种发来源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净零排放。

2021-07-2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