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风机轴承 | 耗时 15 ms

15家电上市企业2020业绩全线“飙红”

·整龙头持续上扬 在手订单饱满3月下旬至今,金科技、明阳智能、上海电气等国内整制造企业巨头陆续发布2020年年报。作为我国电整“老大哥”的金科技,蝉联2020年中国电整商第一位。

2021-07-15

电运维会遍地开花,行业竞争随之加剧

电整制造商争相对手的提供运维服务,大型电场运营商也开设内部运维团队,为自有资产提供运维服务。数字技术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停时间,但欧洲组的老化也引发了不少问题。

2020-03-27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电迎来发展遇,电三条产业链分析

(1)大型化,单兆成本下降,(2)2020年抢装后电需求透支下滑;(3)行业价格战。

2022-02-11

中国电业产量世界第一,却仍面临卡脖子问题

中国电年装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而且从早期的整进口到如今及其它部件,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等核心部件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配套。

2022-12-15

电整巨头爆出陆上组或存在批量质量问题

西门子能源公司警告称,西门子歌美飒组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损失超过10亿欧元,并且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

2023-08-22

海上的摩天大楼,全球最大到底有多大?

据GE测算,Halide-X 12MW的年发电量将比目前其他海上至少多出45%。

2019-10-08

电专家交流纪要:全年招标可能突破80GW,整商盈利能力低于零部件商或持续

福建,主36%,建安33%,场内海缆3%,送出6%,海上升压站6%,用地费用2%。陆的物流?Q2以来,疫情好转,物流上不只是电行业,所有行业都是在恢复的。

2022-08-11

电关键材料“卡脖子”:短期无替代可能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在一台组中,叶片芯材、主等部分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但疫情导致进出口通道受阻,国内电产业链“卡脖子”的问题愈发明显。

2020-04-26

携手创新能行业,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更高效的特种润滑产品组中的作为其传动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能转换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一旦出现润滑不良、清洁不及时等情况,将会极大影响的平稳运行,降低发电效率。

2021-10-19

一文说透电产业链

组单容量提升时,同等装规模所需的数量下降,进而可以缩小电场的占地面积,降低线路、塔架、安装等成本。

2021-12-01

全球疫情拖累供应链 国内海上电“望洋兴叹”

等核心零部件,将制约厂商的出货能力。

2020-05-20

全球价格短期内上扬动力足

雪上加霜的是,数据显示,与疫情前相比,全球物流成本也已经翻了三倍以上。伍德麦肯兹分析认为,这些因素都将推高价格,同时预测涨价趋势很可能持续4-5个季度。

2021-08-24

海上电成本下降,这两个关键卡脖子问题怎么办?

2019-12-10 08:25:16 远景能源7日召开的“2019中国海上电工程技术大会”上,远景能源海上产品线总经理谢德奎在主旨演讲中阐明叶片和主是目前中国海上发展的两大瓶颈,在当前海上供不应求的特殊时段

2019-12-10

海上电迎来“窗口期” 多家企业竞逐

业内人士表示,海上电抢装,让海上电供应链备受考验,叶片、主及海缆等零部件可能将无法供应。“海上电抢装给产业链带来了巨大压力,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难度随之加大。”

2020-06-23

中国已成最大能生产国 海上电场总装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

2021-06-18 08:52:45 央视沿着海岸线,海上电场总装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

2021-07-16

能》市场 | 半直驱,电第三势力兴起

能源调研构Wood Mackenzie预测,到2029年中速传动组在全球陆上电、海上电市场的占有率将分别达到45%、34%。稍加时日,中速传动甚至可能坐上电技术路线的“第二把交椅”。

2021-08-31

电创新运维技术高峰论坛举行 50余位行业翘楚齐聚洛阳

谢长军认为,当前我国电运维市场需求很大,运营商希望能够修复,避免更换核心零部件,降低运营成本;制造商则希望通过数据反馈,提升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2019-11-25

全球最大陆上,下线了!

2月28日,三一重能8.5-11MW陆上平台230米叶轮直径首台组在北京南口智能制造产业园成功下线。这是全球已下线的功率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陆上组。三一重能总经理李强出席下线仪式并讲话。

2023-03-14

全球单容量最大海上组完成吊装

6月28日14时30分,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组在位于福建平潭外海的三峡集团福建海上电场完成吊装,进入并网前的调试及试验阶段。

2023-09-21

福建 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组完成吊装

近日,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组在三峡集团福建海上电场顺利完成吊装任务,即将进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海上电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深远海海上电施工能力上实现重要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3-09-2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