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除了电动汽车 | 耗时 24 ms

2024年广西“工业强区·桂在益企” 直播带岗柳州站活成功举办

在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开展河西高新区、北部生态新区2场专场活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标杆辅导交流活<em>动</em>成功举办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标杆辅导交流活成功举办

本次活特邀请我市4家质量标杆企业代表和学员分享经验,就是为之后的质量标杆遴选工作做准备。

关于开展“智赋柳企”中小企业素质提升系列行——生产质量管理能力提升活的通知

经研究决定,我中心于2025年3月13至14日开展“智赋柳企”中小企业素质提升系列行——生产质量管理能力提升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主题“智赋柳企”中小企业素质提升系列行—生产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二

数造新柳企 数造新未来 ——北部生态新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宣讲活<em>动</em>圆满落幕

数造新柳企 数造新未来 ——北部生态新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宣讲活圆满落幕

详细阐释政策的扶持方向、申报流程与优惠力度,为企业把握政策机遇、享受政策红利提供清晰指引。企业分享环节亮点纷呈。

新能源脉血管”制造者

据悉,高压线束是新能源池、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连接的载体,承载力传输的重任。“通俗地说,可以把高压线束比喻为人体的脉血管系统,是保障新能源能量安全传输的关键纽带。”

2025年“融促柳企”政金企对接进园区活(鱼峰区专场)成功举办

我市8家金融机构代表、鱼峰区20余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活

法治护航民营经济,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柳州市民营企业家学法专题培训活成功举办

本次活以“培育依法治企思维,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主题,吸引全市各商协会代表、民营企业负责人、工业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及军创企业代表等60余人参与。

我市新能源产销两旺

随着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推,我市新能源产业持续迎来利好,产业链上下游不少企业,在这个国庆假期忙不停。“工厂全天不停工,目前约有1000名工人参与生产,今晚我们也为在一线加班的工人送上节日福利。”

2025年“融促柳企”政金企对接进园区 首场活成功举办!

根据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2025年“桂在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工作要求和柳州市第十九届中小企业服务月工作安排,为搭建“政金企”三方之间高效沟通的桥梁,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中小企业,助力我市企业纾困解难、

柳产零部件海外“圈粉”

柳州日高是一家以、机械产业配套产品生产为主的企业,主要生产、机械行业使用的滤清器、橡胶、塑料、过滤器、水泵等产品,旗下的柳州日高滤清器有限责任公司、柳州日高减振有限责任公司、柳州日高过滤器有限责任公司

2024年“一起益企”柳州市第十八届中小 企业服务月之“智赋柳企”中小企业 素质提升系列行——数智化基层 管理能力提升

为深入贯彻工信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及2024年中小企业服务月活文件精神,加快落实自治区2024年“桂在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暨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及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月工作要求,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搭建行业交流平台 探讨质量变革

本届大会以“智化时代的质量管理”为主题,进一步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探讨质量变革,群策群力提升管理水平,携手推进产业链升级转型,助力打造广西新名片,促进全国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加快提升新能源力锂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商务部  应急管理部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9月14日(此件公开发布)关于加快提升新能源力锂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力锂池是支撑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第10万辆新能源正式下线

间生产忙。数字化中心云端调度生产场景。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报道摄影)近日,上通用五菱岛式精益智造工厂第10万辆新能源正式下线。

中国新能源首破年度1000万辆

11月14日,2024年中国新能源1000万辆达成活,在湖北武汉举行。此次活是在工信部指导下,由中国工业协会主办。随着10余家企的整下线,中国新能源迎来年产1000万辆的荣耀时刻。

零部件企业马力全开赶订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宋美玲报道摄影)11月14日下午,柳州市乐士配件有限公司的生产厂房内机声轰隆,多台冲压设备和3条焊接机械臂马力全开,一个个用于柳产底盘的零部件陆续下线。

五部门关于发布2024年新能源下乡型目录(第二批)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发布2024年新能源下乡型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工信厅联通装函〔2024〕412号各省

将税费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宋美玲、通讯员韦剑)9月18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柳州市税务局获悉,我市建立重点出口企业对口直联制度,帮助企业用好税费红利,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增活力、添力。

科技创新推“AI+”深度融合

当前,我市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正大力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建设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工程机械等行业的435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