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院士说:光 氢 储 | 耗时 36 ms

中国石化:制能力约300万吨/年,正启动建设5个加

中国石化方面在会上介绍称,正在启动建设的加站项目有5个,如中国石化在广东佛山建设的加油加站已投用,广东云浮加油加站计划于年内投入运营,年内还将在广东建成3-5座加站。

2019-08-27

新能源+能,千亿级能赛道待开启

风风火火的新能源发展规划2021年,风新能源规划项目继续高歌猛进。根据能与电力市场的统计追踪,2021年全国共有16个地区发布了规模达183GW的常规风电伏新能源配置项目。

2022-02-11

欧阳明高:新能源革命的高潮正在到来

推进新能源革命有五大重点:从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尤其是伏与风电的大规模应用;能源集中式发展转向分布式,推动建筑成为微型发电厂;利用气和电池等技术存间歇式能源;发展能源互联网,以及电动汽车将成为用能和存能源的终端

2021-08-04

骥翀能携“车用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亮相第五届国际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

的分论坛中,董事长付宇博作为演讲嘉宾,以“立足技术尖端、勇为燃料电池产业先锋,骥翀能大功率金属板电堆产业化探索之路”为题,做了主题分享报告;副总经理付宇飞在同期的技术演讲区,以“超大功率金属板电堆产品与技术

2020-09-21

化学能:行业何时迎来爆发期?

首先,对于主要应用于风电/伏+能及自动发电控制调频电站的发电侧能,伏+能的模式成了必然趋势。在经历了伏的大额补贴之后,当前补贴的退坡已成既定事实。

2020-08-11

能最肥的一块蛋糕,正在缩水

“我们不能再期待海外户市场还是像去年一样的爆发式增长。”科达(40.800, -1.41, -3.34%)产品总监黎志荣告诉36碳,对于企业来去年是要抓市场、扩产能,今年会回到正常节奏当中。

2023-06-28

聚焦能安全,护航产业发展

同时邀请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国内外能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能源决策机构、科研所、高校相关代表、电网发电公司以及设计相关代表、能技术供应商、通信、铁塔运营商、能系统集成商、智能制造企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发专家

2020-11-20

伏增长放缓 下一个春天在哪里?

近日,在2019中国伏行业年度大会暨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业内人纷纷表示,虽然今年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但明年将会有显著增长。

2020-01-03

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投入运行的加站数量达到60座

中科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90年代开始PEM水解电解制研究,相继开发出PEM水电解池堆及系统、PEM水电解制机等产品,能耗水平优于国外产品。

2020-12-08

波兰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与丰田签订了燃料协议

2020-09-02 09:30:02 中国新能源网波兰石油和天然气公司(PGNiG)与丰田汽车波兰公司(Toyota Motor Poland)签署了一项协议,以推进技术。

2020-09-04

国内第二家赴港IPO能公司渐显轮廓

彭博社9月末曾报道,广东国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鸿能)正考虑香港上市,最快10月将提交初步招股书,募资数亿元。这是继亿华通(SH:688339)之后第二家进军港交所的中国纯粹能公司。

2022-10-25

伏老兵林洋能源,风口之下业绩却下滑?

目前国内发展绿色发电,在金融贷款方面,给伏企业的贷款利率相对于其他行业来也较低,这有利于伏企业扩张产能。

2021-10-12

俄乌冲突下的后能源时代——能时代

做为终极能源,能由于制取技术路线成熟、并且低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但能的利用存在很多瓶颈,制约其短期内难以以可以与石油抗衡的价格被消费端大面积利用,在巴黎协定约束下,各参与国制定的碳中和时间基本都在

2022-03-02

韩国将斥资10.7亿美元构建五大产业集群

这五个集群分别是:全罗北道的绿色制集群、仁川的蓝色制集群、江原道的运集群、蔚山的流动集群和庆尚北道的燃料电池集群。

2021-09-03

中科广州能源研究所:地热能研究获进展

针对地热含水层长时能技术瓶颈,该团队联合中科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团队,研发了基于消纳风等不稳定间歇性能源的中深层地热含水层/供能系统关键技术,并依托雄安新区容城领秀城地热供暖站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

2023-05-04

碳中和万亿赛道 ,颗粒硅打开伏材料新蓝海

中国投资协会近期发布的《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提出,碳中和将带来70万亿元绿色投资,催生出再生资源利用、能效、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能、能、数字化七大最具潜力的零碳投资领域。

2021-07-16

”装上阵 开启新能源车新时代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最新发布的《中国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预计,到2050年,中国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1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3000万辆,气需求量6000万吨,届时,我国将正式进入能社会

2020-10-21

能产业生态也在“狂飙”|3月5日中国能产业应用生态峰会圆满落幕!

由中关村科学城指导、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与中关村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主办、北京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关村会展与服务产业联盟承办、能镜与一束碳中和研究联合协办的中国能产业应用生态峰会于今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圆满落幕

2023-03-23

能源车推广面临多个难题

2019-05-27 15:44:12 环球时报相比“水”汽车,目前国际上更主流的能源汽车是采用燃料电池技术,随车装有高压气罐,需要到加站加气。

2019-05-28

国家能源集团参编的国家标准《加站技术规范》发布

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主编,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和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天实验研究所、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等国内能领域多家重点单位参编的

2021-07-09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