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降低污染物分解温度 | 耗时 21 ms

浙江省发布《电镀水排放标准》,规定20项指标

《标准》充考虑了浙江省电镀企业的实际情况,着重对重金属进行管控,增加了对专门处理电镀废水的集中式水处理厂水的排放管理,并与《电镀行业排放标准》(GB21900-2008)(以下简称

2020-06-29

移动源成大气治理难点

而移动源排放的主要是废气、烟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碳氢化合、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苯并芘等致癌质。“根据大气的特性,无法搜集到超标排放进行治理,这也是移动源的典型特征。

2019-12-11

生态环境部:十年来主要排放量大幅下

从这次普查结果数据也能看得出来这十年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主要排放量大幅下

2020-06-11

蓝天下的:臭氧来袭

但此时往往是一天之中臭氧最高的时候。在一年之中,臭氧浓一般从5月份开始增长,到8月达到最高点,进入秋季后逐步

2020-07-15

浙江省杭州减碳推动绿色碳发展

同时,对水处理产生的沼气收集处理,大幅减少了异味;对废气处理设施进行优化改造,大幅削减VOCs排放;对泥采用固体废弃减量再生技术,实现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减碳协同成效显著

2021-12-31

浙江省杭州减碳推动绿色碳发展

同时,对水处理产生的沼气收集处理,大幅减少了异味;对废气处理设施进行优化改造,大幅削减VOCs排放;对泥采用固体废弃减量再生技术,实现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减碳协同成效显著

2021-11-25

京津冀PM2.5明显改善 二氧化硫浓显著下

经过近六年的治理,京津冀PM2.5和PM10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京津冀平原地区“2+8”市PM2.5累积幅达到51.9%。

2020-07-29

研究显示我国火电排放大幅下排放改造目标提前实现

多家机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针对火电燃煤机组的“超排放改造”目标已提前实现。2014年至2017年,我国火电二氧化硫、氮氧化和烟尘排放量下均超60%。

2019-10-09

一秒入夏有隐患 四川出现今年来首次臭氧

5月7日,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从4月25日开始,受持续高强辐射天气影响,四川盆地陆续出现臭氧,并在26日逐步形成区域,成都平原、川南和川东北区域均出现不同程

2020-05-08

切实加强新治理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5月印发的《新治理行动方案》对新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到2025年,有毒有害化学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制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新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2022-08-10

明起北京空气质量逐渐转差 周末有中

周末四级中为主,下周一没有根本改善,首要均为臭氧。最新空气质量预报显示,周五空气质量为二级良,周六开始转差至轻至中水平。周日至下周一,为四级中。期间,首要均为臭氧。

2019-05-31

京津冀多地出现重

11月21日开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逐渐形成,唐山、衡水和安阳最先出现PM2.5(细颗粒)小时重,随后发展为区域性重,中南部相对更高。

2019-11-25

研究显示中国火电排放量大幅下

截至2017年底,所有类型火电机组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大幅下

2019-10-09

如何开塑料“死结”

然而,不规范地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处置塑料废弃,浪费能源资源,加剧了环境、生态破坏,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

2020-07-29

国内首套燃煤一体化控制装置在山西长治投运

经过近5年的科研攻关和反复试验,这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燃煤清洁利用及新型节能技术”专项装置,成功实现将燃煤锅炉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颗粒等多种一体化脱除,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021-06-22

向秋季首要发起“攻击” 臭氧防治“硬仗”江西这样打!

2015年和2018年别启动第一轮、第二轮全省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VOCs)现状调查,两轮次总共核查1502家。

2020-08-21

联合国:环境威胁迫在眉睫 —致命野火、噪音候不匹配

“《前沿报告》的3个主题——城市噪音、野火和候变化是突出决气候变化、和生多样性丧失三重地球危机的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2022-03-04

新材料有望终结“白色

以生基材料替代传统的不可塑料,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2019-09-18

北京出现PM2.5中 傍晚至明天有短时重

2019-04-23 10:29:49 互联网昨天(21日)夜间开始,京津冀中南部逐渐处于压底部弱气压场,湿高,逆重,南部太行山前逐渐形成PM2.5高带,达到中重水平;今日(22日)白天

2019-04-23

天津打响臭氧治理攻坚战 上半年臭氧浓及超标天数实现“双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武瑞告诉记者,“十三五”以来,随着大气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细颗粒(PM2.5)和臭氧(O3)协同防控已成为制约整个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核心环节。

2020-07-14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