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陈宗法:“双碳”目标 | 耗时 21 ms

脱欧将增加英国排放

脱欧可能会导致英国进口更多的商品,从而大幅增加其排放。在本地市场生产和销售的商品的足迹比那些从更远的地方生产和进口的商品要低。

2019-08-26

酸锂压力何时缓解?

出货这块,有消息称国轩高科2022年希望实现45GWh的动力、储能出货

2022-03-14

酸锂价格持续下跌:拐点已至?

进入12月,电池级酸锂报价维稳且保持下行。据市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国内电池级酸锂跌5500元/吨,均价报53.7万元/吨。相比11月初的60万元天价,前的价格则要“亲民”得多。

2023-01-30

江苏首单中和绿色债券发行

2021-03-25 08:25:12 科技日报   作者: 张晔  科技日报苏州3月24日电 记者24日从苏州高新区获悉,由苏高新集团作为发行主体的首期中和绿色中票,已于

2021-03-25

【盘点2020】永昌供售电量破历史最高纪录

不但成功越过四亿关口,而且“联手”打破了自2011年创下供电量4.46亿千瓦时,售电量4.21亿千瓦时的历史最高纪录。

2021-01-15

公告 | 让良智造亮起来,实力再获优质光伏客户认可

5月11日晚间,良节能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良新能源装备近期收到甘肃瓜州宝丰硅材料开发有限公司送达的《中通知书》及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送达的《预成交通知书》,本次中的为还原炉撬块及换热器设备

2022-05-26

王仲颖:我们现在主要矛盾是能源的高结构

到2011年,全世界二氧化排放最多的,我个人一直有一个观点,二氧化只是一个代名词,二氧化温室气体、二氧化只是一个代名词,真正随着煤炭的燃烧所伴随着它排放出来的其他的这些污染物,那才是我们致命的要害问题

2019-08-07

用电量增速创10年新低,两大电网上半年净利同比骤降

经营模式为:对于居民、农业和不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用户,公司按照政府出台的录电价获得销售收入。

2020-09-07

东方日升荣膺异质结年度料大奖,产学研一体化实力深受认可

公司着力开拓异质结国际市场,在常州金坛基地开辟了年化产能500MW的异质结中试线项前相关产品已经开始销往海外用户及国内工商业分布式市场。

2022-01-17

生态环境部将协同推进减污降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生态环境部将以降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加快推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通过应对气候变化,降低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21-01-22

加氢脱话能源——氢能自主品牌上燃动力20周年庆隆重举行

,包括联合爱情地产打造国内首个社区热电联供项,携手美锦能源、蚂蚁物流及氢车熟路探索零物流运输体系,与无锡蠡湖集团、大连海事大学共同开发“中国第一艘氢燃料电池游艇”等,共同构建氢能全场景、全领域生态建设

2021-12-21

北汽新能源通关全球首次“三车重碰撞”

9月20日,北汽新能源携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全球首次电动汽车三车重碰撞测试,参与测试的北汽新能源EX3获得了侧面碰撞满分、电气安全领先行业的测试评价。

2019-09-24

头部电池企业开启酸锂/氢氧化锂“卡位战”

今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多家电池企业开始入股或收购上游酸锂、氢氧化锂材料生产企业,并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增资等方式,进一步助力收购的进行新一轮产能扩张。

2021-07-26

贵州首批15.46亿元减排项贷款成功落地

12月6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获悉,截至11月30日,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进出口银行贵州省分行已发放首批减排项贷款共15.46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41%

2021-12-31

光伏“微逆雄”2022年利润成倍增长

2月28日,国内“微逆雄”之一的昱能科技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2年度营业总收入为134,492.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2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578.72

2023-03-14

全球最大“吸”机器在冰岛启动

这款号称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工具由瑞士和冰岛的两家公司建造,耗资1500万美元,在满负荷运转时,每年将捕获4000吨二氧化

2021-09-17

中和愿景下氢能应用的竞争优势

这些工业既是排放大户(占全球工业排放的45%),又是深度减的难点。可再生能源电气化手段只能降低高耗能产业中低位热能那部分排放,而这部分只占20%左右。

2021-07-09

李克强:加快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

二氧化排放强度持续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量占全球的30%,新增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2019-07-12

中国环保部门呼吁设定2025年排放上限

中国已做出承诺,到2030年左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以履行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遏制气温上升。

2019-08-16

减排将从何处发力?何建坤: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

2021-02-08 08:28:29 新华网应对气候变化,要推动以二氧化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我国提出,二氧化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中和。

2021-02-0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