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锂离子电池:未来战场 | 耗时 30 ms

技术现“大招”!混合金属超级工厂落地,通用、上汽、SK、天齐业等纷纷押注

据SES创始人兼CEO胡启朝介绍,当前,固态主要分为两种:固态、固态金属。“混合金属则介于与固态金属之间,兼顾两者优势。”产品方面,SES发布的Apollo?

2021-11-08

新型锌空气有望成为新储能技术

2021-01-08 10:21:58 微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寻找后存储技术,而锌空气就是一个有趣的选择。然而,这些储能系统仍然面临着化学不稳定的问题,最终导致化学不可逆的破坏。

2021-01-08

疫情升级 欧洲工厂停摆

2020-04-02 09:59:46 高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蔓延升级,越越多企业宣布加入停产序列。

2020-04-03

赣锋官宣新突破 半固态迎发展新机遇!

2月7日,赣锋业旗下赣锋发布消息称,其在固态动力领域获新突破,搭载赣锋三元固液混合的纯动SUV赛力斯-SERES-5规划于2023年上市。

2023-02-20

固态:有人进,有人退

”、“一种复合固态解质及固态”两项与固态相关的专利。

2021-03-08

亿纬能下属公司拟投36亿元建磷酸铁动力产能项目

2021-02-20 10:00:19 北极星储能网2月19日晚,亿纬能发布公告,旗下公司拟分别投资10亿元、26亿元投建“乘用车动力项目(一期)”和“xHEV系统项目(一期)

2021-02-22

多氟多六氟磷酸价格飙升拟扩产10倍 持续进军市值年内增258亿

可较大程度地提升公司现有六氟磷酸等产品的产能,能够有效满足材料的市需求。资料显示,目前多氟多已经形成年产10000吨晶体六氟磷酸的生产能力,客户涵盖所有主流厂商。

2021-07-20

Q4投扩产热度不减 动力玩家锐减

6、佛塑科技年产8GWh项目动工12月初,佛塑科技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动力及系统项目正式在广东河源市紫金工业园动工。

2019-12-25

竞逐资本市 企业排队IPO

那么,这些企业冲击资本市的原因是什么,上市后的一定会很美吗?6月7日,据媒体报道,中航计划明年进行IPO上市。消息发布后,引发了市对于动力企业上市的关注。

2021-07-14

比亚迪推“刀片”挑三元 王传福:把“自燃”从新能源车中抹掉

从动力技术路线看,目前市上应用最广泛的动力是三元,其次是磷酸铁。与三元相比,磷酸铁因能量密度偏低,续航里程短,正在逐渐被边缘化。

2020-04-03

二线厂商齐“宁王”,动力格局生变?

2018年,中航新的管理层,开启在略、产品、人员上的一系列变革,包括从聚焦商用车市转移到乘用车市,采用“三元+磷酸铁”并行的发展策略等。由此,中航逐渐逆转颓势。

2022-01-04

头部企业开启碳酸/氢氧化“卡位

动力企业纷纷入局上游材料行业,其背后有着诸多现实考量。从供给端看,一方面,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对企业的利润形成了挤压。

2021-07-26

特斯拉、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们的终极:固态

可以说,对的焦虑,落后的技术对各种前沿应用的制约,是新能源革命最大的障碍。技术进步到什么程度,新能源革命就推进到哪一步,一通百通,是新能源革命的第一推动力。01为什么一定是固态?

2020-11-09

宁德时代最新专利技术解读

此外,宁德时代正在筹建对标国际一流的21C创新实验室,将从金属、全固态等下一代储能材料化学体系,进一步延伸到更多新能源应用领域。

2021-03-31

高密度赋能 动飞机可续航两小时

组能够为动飞机eColt(用于训练飞行员的教练机)提供动力,并支持其2小时、230英里的飞行。硫技术被视为储能技术的一种更安全、可靠和环保的替代品。

2020-09-21

磷酸铁材料引各大企业争抢?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德方纳米成立合资公司前,亿纬能刚刚宣布了两项重大投资,均涉及磷酸铁项目,且瞄准新能源乘用车市:2月19日,亿纬能公告,惠州亿纬动力拟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乘用车动力项目

2021-03-29

磷酸铁技术突破 有望降成本抢占中低端市

日前,众车网从相关渠道获悉,蔚汽车计划采用磷酸铁对目前的70度(kWh)包进行升级优化,目标是容量升级优化到超过75度,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可以发布新

2021-07-13

总投资52亿,欣旺达要在浙江新建基地

根据协议,浙江欣旺达新能源将负责建设欣旺达项目,项目总投资达52亿元。

2020-03-26

VS氢燃料:多种能源互补或是趋势

当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铅酸已经没落,绿色的新能源动力崛起之时,氢燃料动力又单刀突进地进入了市舞台。在动力与氢燃料之间,谁胜谁负,谁将最后成为市之王?

2019-03-26

“芯荒”解 “荒”又至 宁德时代们心慌慌

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支撑新能源汽车跑得更远的主要还是能量密度最高的三元,也就是所谓的高端。从技术角度看,“高端产品不足、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是致使动力巨大缺口的重要原因。

2021-09-27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