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锂电池 | 耗时 27 ms

亿纬能获美国1GWh储能订单

亿纬能LFP储能开始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

2021-08-20

LG化学拟在印尼设

2019-09-27 11:23:39 高工网外媒报道称,LG化学此前表示,公司拟在印尼投建厂,作为应对印尼自2020年1月起实施禁止镍矿石出口计划的一项预防措施。

2019-09-27

新型离子能耐极寒和酷热

研究人员在冰点以下温度测试。图片来源:David Baillot/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程师开发了一种离子,该在极寒和酷热的温度下表现良好,同时还能储存大量能。

2022-07-14

离子:未来战场的新型动力源

优势不可替代离子是继镍氢等传统蓄之后的新一代可充,由日本索尼公司于1990年最先研发成功。离子工作原理简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较长的充放寿命,被认为是新型动力源的首选。

2019-05-13

离子现在研究到何种成度了

2020-12-24 09:38:20 子工程世界你了解离子吗?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离子也在快速发展,那么你知道离子的详细资料解析吗?

2020-12-24

磷酸铁的市场份额有望回升

2019-04-17 16:14:25 长江有色金属网近两年,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补贴政策,相关企业不断追求动力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的提升,三元随之“走俏”,而另一重要分支磷酸铁的市场空间被压缩

2019-04-17

智航新能源装机量超1GWh

公开资料显示,智航新能源(尤夫股份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动力型正极材料及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1467万元。

2019-03-26

盐湖提级“”想成真 世界级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日前,记者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湖企业走访发现,当地应用盐湖提技术生产碳酸已达到“级”水平,业内认为,青海盐湖产业产能逐步释放,或将为我国产业发展发挥“压舱石”作用。

2021-08-06

2023年中国动工具需求将达7.5GWh

现阶段,无绳动工具应用以欧美市场为主,TTI、百得、博世、牧田、宝时得等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无绳化趋势将赋予动工具用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代替镍镉加快,也将催生大量市场替代空间。

2020-07-10

研制固态高安全储能 提升储能安全性能

固态是一种使用固体极和固体解质的,可以从本征上解决高温起火的安全问题。

2021-12-01

动船舶用将成产业布局新方向

“内忧外患”之下,部分企业开始拓展在其他领域的投资,比如动船舶市场。

2020-01-07

镁锌钠受追捧 无“”也能行天下

也存在明显的缺点:成本高、且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储量少等。鉴于此,不少国家的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快步伐,布局“后”时代,比如欧洲有些机构致力于研制镁和锌、宁德时代推出了钠等。

2021-12-07

外媒:磷酸铁再次复兴,中国企业走在行业前列

目前市场上动汽车的动力主要有三元与磷酸铁。过去各大车企在动汽车的赛道上,对高能量密度与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的三元趋之若鹜,却忽视了这种可能存在的起火风险。

2021-12-07

元年,分庭抗“”的底气却没了

日前,有媒体报道,搭载宁德时代钠的首款新车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上市,采用的是钠混装的方案;而比亚迪的钠也将在2023年下半年量产上市,同样也采用了混装的方案。

2023-05-22

特斯拉发现新技术路线

2019-08-15 10:20:28 汽车之家   作者: 姚嘉  日前据外媒报道,特斯拉研究小组与合作伙伴发表了新的研究报告,称发现了比固态能量密度更高且更稳定的新型技术

2019-08-15

LG化学长效性能再获验证

LG化学方面表示,无人机上装配的的能量密度为410wh/㎏,远高于目前量产离子260—270wh/㎏的能量密度。

2020-12-07

磷酸铁材料引各大企业争抢?

事实上,随着补贴退坡,磷酸铁的经济性受到高度关注,同时磷酸铁技术不断提升,CTP、刀片等结构工艺和系统集成的优化,使得磷酸铁在乘用车市场愈加受欢迎。

2021-03-29

马斯克求变 特斯拉喜提四元

四元相比主流的三元有何优劣势?为何LG新能源推崇四元,而不是业界更为看好的固态?四元,抓住特斯拉的痛点对三元,马斯克早有看法。

2020-12-22

中国正主导着全球供应链

2019-08-16 14:13:20 长江有色金属网业界人士透露,在2019年初,全球制造能力达316千兆瓦时(GWh),其中中国产能位居世界首位,占73%,其次是美国,远远落后于中国位居第二位

2019-08-16

起火阴影难消 韩系再成焦点

韩系相关的召回事件已经涉及四家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两家韩国顶级企业,以及超过20万辆动汽车。在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动汽车市场,召回规模不可不谓庞大。韩系的安全性再次受到围观和质疑。

2020-11-30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