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锂电池隔膜 | 耗时 20 ms

又是充起火!动自行车为何这么危险?

目前动自行车常用的有三种:原(干)、铅酸蓄离子应用最为广泛,比如有的手机、脑、动自行车、动汽车等都有用动自行车发生事故的大部分是离子

2021-09-22

解液分子结构阐明

日本新潟大学、东京理科大学、山口大学和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山形大学和横滨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共同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离子(LIB)新解液的浓缩盐水溶液结构。

2021-09-16

新固态金属3分钟充满 —寿命可达20年 或改变动汽车行业格局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为动汽车开发了一种新型固态金属,该有望实现3分钟内完全充,并且可持续使用20年。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杂志上。

2022-09-28

成本为王,竞争越来越没技术含量?

就在近日,亿纬能、恩捷股份、云天化、华友控股等签订《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协议》,计划在玉溪建设新能源、磷酸铁及磷酸铁、铜箔项目等配套项目。

2022-02-28

钠离子为何热闹?

由于钠离子的产业化尚不成熟,目前价格约在0.9-1.0元/Wh,与目前盐价格高企背景下的磷酸铁价格相当。若考虑性能因素,目前钠离子在性价比上并无优势,这也解释了为何市场端不见踪迹。

2022-12-15

固态来了?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这也让固态概念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固态被认为是动汽车技术的制高点,是未来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动力

2021-01-14

固态动力商业化提速 2021年或量产

天际ME-S将搭载固态续航里程和安全问题是摆在动汽车面前的两大问题,而问题的核心则在于动力

2019-12-18

广汽埃安发布“弹匣” 重新定义三元安全标准

广汽埃安称,三元第一次实现针刺不起火,远超国标5分钟的标准。

2021-03-11

离子领域中国实力几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离子能量密度的提升速度已明显放缓,并逐渐接近理论极限。与此同时,固态、钠离子、燃料等新型储和发体系快速发展,开始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更多选项。

2020-07-24

中国逆袭的最后一役

近二十年的全球产业的变迁史,就是一部中国逆袭史。中国企业攻占了几乎由日韩企业据守的每一个关键阵地,但有一个久攻不下:铝塑。虽然听起来陌生,其实铝塑离我们很近。

2021-12-28

多方入局“押注”六氟磷酸

2020-12-01 10:15:37 高工网六氟磷酸价格暴涨之际,多家企业斥资入场。

2020-12-03

行业摩擦趋缓,产业链进入新平衡

去年以来,以碳酸为代表的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加大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博弈,行业摩擦不断,并大幅冲击了企业的盈利水平。本公众号在3月24日《一季度,毛利率压力山大,何时能够扭转?》

2022-07-25

亿纬能青海再“落子”

动力市场需求高歌猛进,原材料紧缺难题待解。为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厂开始一手扩产能,一手保供应。近日,动力头部企业亿纬能在青海“再落一子”。

2022-06-14

工信部:1-2月储能产量超过9GWh 新能源汽车动力装车量约30GWh

2022年1-2月,我国离子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及研究机构测算,1-2月全国总产量超过82GWh。

2022-04-22

再看动车价值链:微笑曲线正逐渐形成

:曾经的“明珠”面临竞争加剧与技术淘汰离子也是动力上游比较核心的组件之一。行业之初,由于技术方面的优势,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旭化成、东丽化学、韩国SK等日韩企业。

2020-06-15

欧洲企业加快从中国采购原料

大众汽车为保证其动汽车动力原材料稳定供应,今年4月与国内的赣锋业签署了长达十年的合作协议。

2019-09-27

11月动力市场保持高热度 行业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及下游终端市场:动力市场来看,十月市场行情较佳,车企及企业需求有所增加,头部企业开工率上涨至8、9成,三元需求量上涨20%-30%,铁产量保持稳定增速。

2020-11-03

全球首个“墙供应”60GWh储能超级工厂动工

亿纬能、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头部企业纷纷加码,进一步点燃储能产业激情。点亮极致制造的“灯塔” 储能60GWh超级工厂动工年初,储能“超级工厂”在湖北荆门动工。

2023-03-23

六氟磷酸四季度涨超40% 云天化拟与多氟多合作生产

2020-12-01 10:01:54 财联社   作者: 柴刚  “主要包括正负极材料、解液、等,其中解液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六氟磷酸解液中的核心原材料

2020-12-03

上半年化学储能暴涨260%! 工信部公布“成绩单”!

据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测算,上半年全国离子产量超过110GWh,同比增长超过60%,上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解液产量分别为45万吨、35万吨、34亿平方米、13万吨,涨幅均超过130%,上半年行业总产值超过

2021-08-04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