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锂电池电 | 耗时 23 ms

鹏辉能源绿色动力生产项目开工 总投资20亿元

2020-10-26 10:40:17 百人会-网鹏辉能源绿色动力生产项目总投资20亿元,设计建设两条离子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税收2.8亿元,吸纳就业

2020-10-27

谁能“”定未来

新能源汽车动力的安全与能量密度极限仍在往前进。近日,动力“一哥”宁德时代再迈出一大步:第一代钠离子。炙手可热的“”,迎来了新对手“钠”,“固态”正在为薄发而厚积。

2021-08-05

动力报废潮将至 回收利用须追本溯源

2018年,中国铁塔公司停止采购铅酸,大力推广梯次利用,已在31个省市的约12万座基站开展梯次利用应用,并在备、储能及对外发应用场景加强业务拓展。

2019-10-21

动力重要原材料!钴价一年半涨近6成

在动力组成部分,有不少远比更昂贵、更稀缺的物质,如金属钴,目前,钴依然是动力的重要原材料。从去年以来,钴的价格就一路上扬,一年半时间涨幅就超过六成。

2021-10-12

LG化学将为亚特兰大提供家庭储能系统

™项目提供可持续的家用储能系统。

2019-07-30

与比亚迪洽谈 奥迪欲扩“朋友圈”

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就有传闻称,奥迪正在与比亚迪就合作进行谈判,比亚迪制造的动力将用于奥迪和保时捷共同开发的PPE平台打造的高端车型,首批车型可能将于2021年左右进入市场。

2019-11-26

各大企业竞逐固态 三种技术路线谁将胜出?

宝马和福特将于2022年分别向Solid Power采购试验车用的全固体。据悉,Solid Power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可以在目前离子相同的生产线上生产的固态

2021-07-13

特斯拉拟收购LG化学业务10%股份

后者是LG化学正计划分拆的业务,聚焦于汽车、储能系统和小型业务,LG化学拥有其全部股权。如果消息确实,收购完成后,通过建立多元化的采购渠道,特斯拉将进一步削减其采购成本。

2020-09-29

2018中国百强出炉,位居榜首的并不是宁德时代

2019-07-31 10:33:31 制造局   作者: 周小飏  20年来,中国企业经历了碱性锌锰、太阳能、铅酸蓄离子时代。

2019-07-31

迈入新一轮产业周期 动力企业闯关进阶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这些动力企业不仅要胆大,而且需心细,才能在产业发展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实现进阶。日前,第八届G20-峰会CEO会议(以下简称“峰会”)在常州金坛落幕。

2021-08-30

韩国开发固体离子导体 有望成为下一代的原料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展示“固体离子导体”的新概念,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由于它们是固体,而且能够有效地传输离子,有望成为下一代的原料,如高压金属

2019-09-29

车企自研自产,福兮祸兮

各方都在呼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严控资源开采,加快回收体系建设,通过产业协调合作,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供应方之一,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世界动力大会上对涨价事件做出回应。

2022-08-31

动力行业三季度财报解析:上游吃肉 下游喝汤

上游涨价达到峰值中国工业协会应用专业委员会顾问苏南峰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动力生产企业而言,三季度是全年至关重要的时间段,从上市公司财报中不仅能看到成绩和亮点,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21-11-09

补贴新政实施首月的动力市场

2019-08-13 10:31:03 高工补贴新政实施首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当头棒喝”,动力产量和装机量双双下滑。

2019-08-13

固态成新风口 汽车企业扎堆入场

但有专家指出,固态还有很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包括工作时的高温、解液的耐久性,以及制造上的困难等。

2021-11-22

国际巨头、造车新势力纷纷布局固态技术赛道

据悉,固态能量密度是目前铁的2倍;磷酸铁的能量密度在200wh/kg左右,对应续航在300-500km;三元的能量密度在250wh/kg左右,对应续航500-700km。

2023-06-14

北交所一哥首份中报答卷:负极也有成本压力

上述的数据生动地勾勒出了材料企业面临上下游企业双重挤压的窘境。

2022-09-14

宝能不能给自己充

于是有人突发奇想:充宝能不能给自己充呢?这么做的后果,毫无疑问是会发生短路、烧坏。但如果把充宝当成特大号可就太小看它了。

2020-11-12

2019年上半年新建、拟建动力项目总投资超1900亿

Ah单体大容量固态聚合物动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75亿元。

2019-09-03

之王决战:松下漂移,宁德超车

1992年,索尼率先发明离子,自1931年就开始生产干的松下嗅到商机,迅速在1994年启动研发量产,到了1998年,松下生产的18650圆柱已经在世界各大笔记本脑上实现批量装配。

2019-04-2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