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锂电池正极材料 | 耗时 25 ms

揭秘比亚迪动力核心技术

对原本就是以起家的比亚迪来说,高性能是比亚迪的杀手锏之一。尤其是在换装了能量密度更高、放压更高、低温性能更好的三元后,比亚迪EV车型系列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得到大幅提高。

2019-04-09

固态成新风口 汽车企业扎堆入场

聚焦至固态,其具备更低成本的优势,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表示,固态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后,其成本可以降至目前离子的40%左右。

2021-11-22

2019年中国燃成本结构、全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整理科技部《“十三五”动汽车规划》给出指引,未来几年需要攻克薄金属双板表面改性技术、车用燃耐久性技术、推进加氢站建设和燃汽车示范运行等多项工作,关键基础器件、燃系统

2019-11-06

荷兰引入飞轮混合储能系统,目前已应用于荷兰

2020-09-04 11:02:45 集邦新能源近日,技术供应商Leclanche和S4能源公司联手推出了一种混合储能系统,该混合储能系统是将离子和机械储能以飞轮的形式结合起来,目前该系统已经在荷兰投入使用

2020-09-04

1-8月全国离子产量93.8亿只 原及原组产量260.2亿只

2019-10-24 13:25:12 工信部网站导读:1-8月,全国制造业主要产品中,离子产量93.8亿只,同比增长6.5%;铅酸蓄产量12926.3万千伏安时,同比增长4.5%

2019-10-24

2019设备“负重前行”

业科技集团副总裁范斌介绍,从今年接单情况来看,80%订单来自8家动力企业的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以及具备发展潜力的动力企业。

2019-11-28

看欧洲各国如何花式储能 —芬兰“沙”、德国“热水瓶”……

从传统的基于的“超大号”,到液流、硅相变、熔盐、铁空气、重力、二氧化碳膨胀等,为了储存能量各国尝试了各种办法。

2022-07-25

首批新能源汽车退役潮来了 回收企业却“吃不饱”?

预计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迎来第一批动力退役高峰期。退役后的应去向何方?理想中的动力回收利用模式有两条路径:梯次利用和回收提取原

2021-11-16

错过动力市场?固态风口才刚到

“磷酸铁制造成本较低,安全性高,但能量密度不够高,续航里程较短;而三元能量密度容量较大,续航里程较高,但成本略高,稳定性较低,安全性提升空间较大。

2021-11-24

诺奖得主吉野彰牵头多家日企及机构 研发全固态

2020-02-13 10:15:57 中国新闻网2月12日,总部位于日本大阪府田市的“技术研究组合离子评价研究中心” (LIBTEC)发起项目,力争到2023年4月,完成面向动汽车

2020-02-25

又有两家大厂提价,涨幅最高达10%!明年产业涨价潮进一步确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是自圆柱形在韩国开始销售以来的首次大幅涨价。报道指出,由于圆柱形供应量相对较小,因此与方形、软包相比,之前圆柱形的涨幅处于较低水平。

2021-12-27

天齐业与韩国LG化学签署氢氧化长期供货协议

星储能网获悉,6月27日,天齐业发布公告,该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天齐业有限公司与 LG Chem, Ltd(以下简称“LG 化学)签署合同。

2022-07-14

起底2019动力业:装车量大幅增长 头部企业成色足

比亚迪发布的快报没有单独列出动力业务相关数据,据悉,比亚迪生产的主要供自己使用,对外供货量少,也就是说其销量主要取决于比亚迪动汽车销售。

2020-04-20

2020年中国新建及改造5G基站的需求将达到10GWh

高工产研研究所(GGII)调研分析5G基站行业并结合当前5G基站的实际建设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分析5G新建基站(宏基站、微基站)、4G基站更换、梯次利用退役的动力数据以及海外进出口数据等

2020-04-08

被新能源车“榨干”的20万吨,如何处置?

再上岗新能源汽车动力主要为磷酸铁和三元,前者成本更低,后者能带来更长续航但成本更高,各有优劣。此外,还有少量钛酸、钴酸、锰酸

2021-03-08

将以6.897亿美元在印度建立离子

2019-10-18 09:00:39 微   作者: 蔡雅倩  印度已经成为建设工厂的“潜力股”国家。

2019-10-18

又一家整车巨头亲自下场造

8月29日消息,本田宣布与LG新能源解决方案达成协议,将在美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生产离子,为北美市场的本田和讴歌动车型供应。据悉,这也将是本田的第一家动汽车工厂。

2022-08-31

京津冀燃汽车示范城市群式启动

2021年12月25日,“领跑氢能未来·共创双碳时代”京津冀燃汽车示范城市群启动会议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隆重召开。

2021-12-28

健康和绿色生活,驱动行业增长

总体而言,从过去以通用为主的粗放式发展,逐步转向高温尼龙、LCP、PPS、PEEK等高端的创新与发展,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在缩减。

2021-04-22

中航反击宁德时代:已申请涉诉专利无效

中航作为我国最早进入研究、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经过长期深耕积累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进行了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布局。

2021-08-04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