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锂电池正极材料 | 耗时 26 ms

三元动力大幅减产 钴价格新一轮承压周期

10月动力装机量为4.1GWh,环比微增3.1%。其中三元装机量3GWh,占比72.5%;磷酸铁装机量1.1GWh,占比25.9%。

2019-11-13

蔚来将推磷酸铁包,或走出降成本、争夺中低价市场关键一步

但目前技术上发生一个新改进:公司通过结构设计和改良,已经可让磷酸铁实现与三元等同的续航能力。目前在蔚来体系内流通的包有70度和100度两种容量。

2021-07-08

三元铁标准续航包(75kWh)上线

9月23日,蔚来三元铁标准续航包(75kWh)式发布,创新式地采用了三元与磷酸铁芯混合排布的方式,并应用新一代CTP(Cell to Pack)技术,全球首创双体系量估算,累计拥有10+

2021-09-24

镍、钴、价格齐飞,车企受制于,新能源汽车陷入“涨潮”!

02镍、钴、价格齐飞 磷酸铁受到青睐对于近期涨价潮,新能源车企对此很是无奈,给出的原因颇为统一,是因为“上游原价格大幅度上涨”。

2022-04-11

全流程管控确保安全

  随着手机、动汽车的普及,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固有的热失控所引发的动车、储能站起火爆炸事故,也让安全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023-07-26

2021年上半年动力市场分析 磷酸铁反超三元

在动力企业排名方面,虽然宁德时代仍然占据半壁江山,但LG化学、中航等国内外同行在逐渐蚕食其市场份额,竞争不断加剧。

2021-08-18

工信部:上半年全国储能离子产量达到15GWh、同比增长260%

近日,工信部发布2021年上半年全国离子行业情况指出,储能离子普遍实现5000次以上循环寿命,龙头企业产品循环寿命超过1万次。

2021-08-02

捕氧能力提升 “海水”更节能稳定

2021-05-13 08:03:01 科技日报   作者: 陈曦 焦德芳  记者12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杨全红、凌国维、张辰联合团队成功研发出全新能源转化,这种新能够

2021-07-13

动力厂商争相布局无钴领域

目前,更多企业在布局镍钴锰铝(NCMA)四元,该技术路线是在镍钴锰三元中掺入部分铝元素,并逐渐实现低钴或无钴的目标,量产后成本降幅可超过30%。

2020-05-18

发展固态储氢 让氢能利用叫好又叫座

周少雄说,镁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元素,镧、铈在稀土元素中储量丰富,因此综合成本已逼近

2021-07-09

三祥新(603663):落地动力包轻量化项目,推进锆镁新全产业链发展

三祥新(603663)目前拥有氧化锆、金属锆、氧氯化锆、铸造改性、单晶熔铝高级研磨五大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自主研制的熔法熔炼高纯氧化锆产品品位和单晶熔铝有效晶粒控制比率均居世界前列,在全国乃至全球锆细分领域占据核心地位

2020-08-31

我国离子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目前,我国离子进出口顺差在稳步扩大,为我国离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0-06-03

磷酸铁的市场份额有望回升

2018年,神力、比克、亿纬能、远东福斯特等企业都在发力高镍三元产品,连此前一直专注于发展磷酸铁的比亚迪也开始转向三元产品。然而,这一情况或在今年发生改变。

2019-04-17

LG化学长效性能再获验证

LG化学方面表示,无人机上装配的的能量密度为410wh/㎏,远高于目前量产离子260—270wh/㎏的能量密度。

2020-12-07

离子——到2030年可回收120万吨

回收中有价值的金属物质成为回收的首要任务,无数回收公司已经准备好迎接第一波报废的浪潮。

2019-11-06

固态,2025见?

以高压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做、石墨做负离子,其质量能量密度理论限约为300Wh/kg——当前以松下/特斯拉NCA为代表的高镍三元体系,芯能量密度达260Wh/kg,在接近这一

2021-01-21

广汽埃安发布“弹匣” 重新定义三元安全标准

起火的原因多数集中在动力方面,除此之外还有管理策略BMS、散热系统、整车结构设计等多方综合因素。目前在动乘用车领域,动力基本集中在磷酸铁与三元两种。

2021-03-11

多氟多六氟磷酸价格飙升拟扩产10倍 持续进军市值年内增258亿

同时,多氟多也加速布局六氟磷酸下游领域,今年5月公司公布拟建设20GWh项目,扩产近6倍。

2021-07-20

打造世界之都 福建宁德新能源产业产值逾千亿

近年来,地处福建东北部的宁德市,接连落地宁德时代、上汽、青拓、中铜等大项目,形成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铜等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

2021-11-10

新能源汽车前景明确 需求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确定,可重点关注上游部分关键领域投资机会。特斯拉动作频频为保证交付,特斯拉上海工厂已于2月10日恢复生产,其充桩配套设施也在同步推进中。

2020-02-25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