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锂电池厂 | 耗时 18 ms

钠离子走红!千亿级市场 巨头已入场!未来将取代离子

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动力市场全面爆发,除了已被广泛应用的主流代表之外,钠的横空出世,再度搅热了新型市场。

2021-09-14

就是新的石油,矿无上限?

就是新的石油。”从能源自主可控角度,星空君是坚定的新能源鼓吹者,但也经常会被人批评:中国矿也不多啊,资源就自主可控了?同学,幼稚了。什么叫换道超车?

2022-07-25

关于《2024年5G工名录》的公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持续实施5G工“百千万”行动,加快高水平5G工建设,各地依据《5G全连接工建设指南

彭博上调需求预测 磷酸铁在固定储能市场份额从23%增至53%

2021-07-05 09:58:21 自然资源部据报道,鉴于动乘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将离子年需求量预测较之前提高了1/3。

2021-07-26

2019年中国储能行业分析

2019-10-10 11:26:31 高工高工产研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2018年储能(含通讯、网、家庭、数据中心等储能场景)市场出货量7.6GWh,同比增长90.2%

2019-10-10

离子频繁起火的真相

邱新平告诉《产品安全与召回》,这是由离子本身的特征来决定的。与其他体系的相比,比如铅酸、镍铝等,离子创新地采用了一些新的反应方式。

2019-07-19

赣锋业切入产业链下游:“豪掷”84亿投建年产15GWh项目

这意味着,做为龙头企业,赣锋业的产业链已从上游矿产、中游盐,将正式覆盖到下游的动力市场,而公司的逻辑也随之发生巨变。

2021-08-06

级碳酸均价突破50万元/吨 多家上市公司加速扩产碳酸产能

最新数据显示,级碳酸现货均价上涨至51.5万元/吨。分析称,上游资源供应情况是决定价未来走势的关键所在。上下游生产周期错配是需求爆发下供给难以快速响应的根本原因。

2022-10-18

磷酸铁的进击

在此期间,作为磷酸铁忠实拥趸的比亚迪,也被迫推出三元,算是“逼良为娼”。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后来一定要推出刀片,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弥补磷酸铁化学不足,以此挑战三元

2021-11-08

2018年储能市场出货量7.6GWh

2019-10-09 10:03:17 新产业智库高工产研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2018年储能(含通讯、网、家庭、数据中心等储能场景)市场出货量7.6GWh,同比增长90.2%

2019-10-09

盛新能投资22.6亿扩充矿产能

9月23日,盛新能发布公告称,全资孙公司盛新能国际有限公司拟与STELLAR公司在印尼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氢氧化和1万吨碳酸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为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6亿元)

2021-09-28

2020年设备市场规模逼近250亿

2019-09-16 13:45:52 中商产业研究院设备主要用于生产,根据高工产研研究所统计,2016-2018年中国生产设备产值分别为120亿元、150亿元、186亿元。

2019-09-16

碳酸价向下“跌落”

而深层原因是,新能源补贴退坡、汽车终端需求减弱、减产、盐供给增加等多重因素叠加。

2023-02-20

VS,谁能引领未来

相较当前的储能“一哥”储能,钒看似正在成为储能赛道的新宠,这带来了一个疑问,钒VS,钒会是未来吗?钒优势显著钒的第一个优点是安全性高。

2022-10-18

富士康进军

6月15日,富士康科技集团首家破土动工,计划于2024年初建设完成,将率先生产搭载在纯动汽车上的磷酸铁

2022-07-12

亿纬能获美国1GWh储能订单

亿纬能LFP储能开始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

2021-08-20

全球新能源产业火热 价格飞涨

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商不断发力,全球市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也使碳酸等制作的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尽管近年来相关的产能已经大幅提升,但仍然不能满足需求。

2021-03-15

王”甩出王炸?固态装车上市!

中工汽车网消息,2月7日,赣锋业控股子公司赣锋在固态动力领域获新突破,搭载赣锋三元固液混合离子的纯动SUV赛力斯SERES—5规划于2023年上市。

2023-02-20

印尼计划发展产业

2020-07-08 11:22:00 中国能源报   作者: 穆紫  据外媒报道,印尼海事与投资统筹部长鲁胡特·班查伊丹日前表示,印尼当前正积极发展产业,预计将于2024

2020-07-08

4.5亿项目落户湖北

2020-01-07 09:28:34 高工   作者: 左伟峰  根据协议,项目以生产圆柱、聚合物、智能周边等产品为主,力争在2020年进行投产。

2020-01-07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