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锂电材料市场运行平稳 | 耗时 36 ms

上游碳酸价格走高 磷酸铁偏强

根据生意社监测的数据显示,截止8月11日国内动力型优等品磷酸铁均价在52000.00元/吨,最近一周内磷酸铁为主,相比上周同期价格没有明显变化,下游刚需采购,价格波动范围不大,商谈氛围

2021-08-13

涨价催生池“替” 宁德时代成熟产品发布在即 却有分析师“泼冷水”

考虑到钠储量比丰富,应重视钠池作为技术储备、保障能源安全战略意义,但不应过分高估其商业价值。上游供求严重错配 催生廉价替代品钠离子池与目前普遍使用的池工作原理类似,但优势突出。

2021-07-13

离子池容量增加3倍

2021-02-23 08:04:50 科技日报   作者: 董映璧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工艺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合成了一种新的纳米,可以取代目前在离子池中使用的低效石墨

2021-02-23

价格暴涨还未见顶 动力池企业将何去何从

不管是磷酸铁池再次压倒三元池,还是三元池占据主导,最核心的价格一直在飞涨。

2021-08-30

韩国研发新负极离子池储能能力提高50%

2020-05-25 15:58:54 盖世汽车   作者: 余秋云  据外媒报道,一个韩国研究团队成功为离子池研发了新一代高容量负极

2020-05-26

碳酸等原价格持续下跌,储能设备价格或迎来拐点

近期,碳酸等主要原价格持续下跌,以磷酸铁池正极原池级碳酸价格为例,截至1月9日,池级碳酸价格报价约为49.2万元/吨,已跌破50万元/吨大关。

2023-01-30

新能源汽车 如何化解“原之困”?

这一轮车企调价,和碳酸等原价格走高紧密相关。碳酸价格的波动为何会带来如此大的传导效应?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池的发展对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用到的关键包括、镍、钴等金属。

2022-04-11

美研发可实现高能量密度池的有机阴极

以硫为核心,与池中传统的阴极相比,能量密度更高、更具成本效益且更环保。

2019-07-09

回顾2019上半年那些扩大产能的企业

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而带动了正极、负极解液、隔膜等四大产业的发展。

2019-12-31

动力池涨价,商的春天?

虎嗅向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求证了解,今年确实有芯产品由于价格上涨,显著提高了采购价,往常汽车业即使涨价,也会被整车厂压着不涨芯,但今年能同意调价,说明整个上下游都认识并接受了上涨的事实

2021-12-14

磷酸铁池的空间会越来越大吗

奔驰考虑入门级车型使用磷铁池,特斯拉频繁被爆有磷铁大单,海外池企业纷纷布局磷酸铁池,厂商加速扩产,磷酸铁装机量不断攀升,这一系列动作似乎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磷酸铁池的空间越来越大

2021-11-08

价格疯涨,车企、池厂商等多方争相“买矿”

价格疯涨传统池原主要有正极、负极、隔膜、解液以及其它辅。其中,正极主要由碳酸和前驱体构成,在池成本中占比最大。

2021-07-14

新能源汽车遇“原之困”,如何破局

这一轮车企调价,和碳酸等原价格走高紧密相关。碳酸价格的波动为何会带来如此大的传导效应?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池的发展对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用到的关键包括、镍、钴等金属。

2022-04-11

全国碳 推动形成有效价格信号

据刘友宾介绍,全国碳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发业率先试水,但将来发业绝不会是“一枝独秀”。

2021-07-30

宁德时代布局盘点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表示:业已经迎来了TWh时代,保证高质量交付的关键条件是原定合规供应,其中宁德时代长期高度关注负责任钴供应链建设。

2021-07-12

中美团队研制出离子 充9分钟可恢复约80%

近期,季恒星团队采用“界面工程”策略将黑磷和石墨通过磷碳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在结构的同时,提升了黑磷石墨复合内部对离子的传导能力。

2020-10-12

价上网 风回归

上开发企业的热情似乎不减,还在四处找项目。有业内人士分析,价上网时代风力发将进入“冷静发展”或“发展”。

2020-07-22

国网凉供公司:春节,用户节日用无忧

2021-02-18 19:46:00 中国能源网   作者: 万卷益  (万卷益)2021年春节期间,国网凉供公司,最大负荷504兆瓦,未发生大面积停事件

2021-02-19

磷酸铁池“逆袭” 是选择的结果?

今年新能源汽车呈井喷之势,也拉动着动力迎来爆发式增长。三元池和磷酸铁池两大技术路线之争暗流涌动。

2021-11-09

谁来管管动力池原疯狂涨价这件事?

张峰认为尽管钴的价格并没有上涨,但是矿石在国内的疯狂涨价让池企业们叫苦不迭。尽管海外矿石价格与国内相比有比较大的折让,但是新冠疫情导致的物流短板使其无法缓解国内的原紧缺。

2022-04-2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