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钒电池 | 耗时 20 ms

动力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初现

作为新势力代表,蜂巢能源在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来势汹汹。除了在安全领域获得认可外,还手握无钴这一前沿技术,同时也兼顾发展智能化,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杀出了一条血路”。

2020-06-17

安徽:动力蓄回收企业“吃不饱”

2018年,我省被列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回收利用试点,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两年来,试点企业回收动力蓄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难题。

2020-08-07

1月全球动力装机TOP10出炉

分国别来看,今年1月全球市场动力装机TOP10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6家中国企业上榜;韩国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上榜;日本企业松下上榜。

2023-03-14

中96%的材料都可以回收利用

现在,是时候考虑一下,当这些汽车发生事故或者报废时,应该怎样处锂。日前,YouTube网站上有一段名为“动汽车回收新方法”视频。

2019-09-09

固态动汽车上推广应用还需要时间

同时,近来屡屡发生的品牌动汽车自燃事件,也让有望成为锂替代品的固态受到广泛关注。

2019-05-16

韩国企业加快进军美国市场

近日,多家韩国企业加快了进军美国市场的步伐。据外媒报道,三星SDI近期与美国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签署谅解备忘录,拟在北美设立动力合资公司,生产动汽车

2021-10-26

标准丨力储能锂安全标准IEC 63056发布

2020-07-09 09:00:07 中国绿联盟由于IEC 63056:2020涵盖了各种储能系统的,因此标准仅规定了常见及最低的要求。

2020-07-09

动力新势力连获3个定点!

从车企相继扶持二线厂来看,出逃巨头的趋势越发明显。今年以来,一线以下的厂纷纷拿到车企订单或者定点。

2022-04-22

“地摊经济”下的动力机遇

2020-06-05 10:09:18 高工锂   作者: 欧杨宇  相应车型动力配套企业主要包括宁德时代、安驰科技、远东、鹏辉能源、力神、超威创元等。

2020-06-05

特斯拉全力生产 Megapack 巨型

10 月 26 日消息,去年 9 月,有消息称特斯拉在加州建造了一座 Megafactory(巨型工厂)工厂,这家工厂将用于生产巨型储能 Megapack(能量约等于 Model Y 的 50

2022-10-31

动力回收企业缘何难享红利

近期,有动力报废回收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碳酸锂等动力原材料价格的加速上行直接导致废旧动力价格飙升,折扣系数(废料价与新货价的比)倒挂,部分的折扣系数在去年最低时还仅为60%左右

2022-11-24

韩国三大巨头2021前景光明

市场分析师预计,在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盈利后,刚从LG化学剥离出来的动车部门LG能源解决方案(LG Energy Solution)将首次实现年度盈余。

2021-01-05

大众开设动力试验生产线

大众汽车在德国萨尔茨吉特的卓越中心开设了动力试验生产线。大约300名专家参与了开发,首期投资超过1亿欧元,总投资额将超过10亿欧元。大众汽车正在为动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奠定全面基础。

2019-10-21

2019年10月动力装机量达4.07GWh

12 08:20:55 蓝鲸汽车   作者: 万雪飞  根据近日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约8.3万辆,同比下降39%,环比增长9%;动力装机量约

2019-11-12

动力编码制度仍存监管盲区

动力代码就像束缚风筝的线,只要动力没有退役或者报废,每天的使用情况都能被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掌控。

2020-03-03

动力业绩“失意” 产业遭遇剧变?

特斯拉CEO马斯克对降本“念念不忘”,动力或将首当其冲。近日,有媒体爆料称,特斯拉已完全与松下解约。

2020-08-05

动力业绩“失意” 产业遭遇剧变?

特斯拉CEO马斯克对降本“念念不忘”,动力或将首当其冲。近日,有媒体爆料称,特斯拉已完全与松下解约。

2020-08-05

动力业绩“失意” 产业遭遇剧变?

特斯拉CEO马斯克对降本“念念不忘”,动力或将首当其冲。近日,有媒体爆料称,特斯拉已完全与松下解约。

2020-08-05

纯硅阳极打造高性能全固态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纳米工程师们与韩国制造商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的研究人员合作,使用固态解质和全硅阳极,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硅全固态

2021-09-27

全浸没液冷,破局储能安全?

大量芯在仓内集成使用,在充放过程中会持续发热。而储能锂最佳工作温度为25℃-40℃,长时间高温运行,轻则对储能系统的工作效率、性能和寿命产生不可逆影响,重则引发热失控风险,产生安全事故。

2023-05-2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