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逆变器龙头专利纠纷新 | 耗时 27 ms

数造柳企 数造未来

2025 年 5 月 9 日上午,柳东区企业总部大楼 20 楼 2019 室气氛热烈,由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柳州市柳东区管理委员会指导,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广西实体经济服务员工作队柳东区分队

“智造”促发展 能源汽车驶入“快车道”

在这里,实现全生产要素控制、实时调度制造的自动化全过程,一辆五菱能源汽车从零配件组装到成型驶出“岛”,只用11个小时。工欲善其事,必先

2025年第十届“创客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创创业大赛(柳州市)的通知

型中小企业、精特中小企业、精特“小巨人”企业;国家、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国家高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示范企业、国家知识 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以及各市工信部门重点培育的企业等

提升源能力

重点实验室是培育广西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的重要基石,主要是解决学科发展前沿及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学问题,进一步全面提升广西可持续创能力。

推动创方法融入科技创“主战场”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11月7日,2024年广西创方法推广应用现场会在我市举行。市科协作典型交流发言、两家企业作优秀案例项目路演,向全区介绍柳州创方法推广应用的经验与做法。

柳州工业竞逐赛道

、100多家“精特”中小企业,是发展智能终端及机人产业的坚实基础。

推动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柳州正向“加快推进型工业化、发展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目标挺进。依托大数据思维的力量,“柳州制造”正积极向智能化转型与升级。

能源汽车 “动脉血管”制造者

在企业林立的柳东区,虽然柳州智绿落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作为一家门从事高压线束、充电接口等产品生产制造的企业,它的发展势令人瞩目。

2025年“融促柳企”政金企对接进园区活动(鱼峰区场)成功举办

政金企”三方之间高效沟通的桥梁,7月15日上午,由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鱼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广西实体经济服务员工作队驻柳州市鱼峰区工作分队联合主办的2025年“融促柳企”政金企对接进园区活动(鱼峰区

AI+钢铁 “加”出动能

(柳钢集团供图)柳钢集团冷轧厂用数字人AI助手,实现生产信息分析,优化操作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关于印发《推动校企合作以科技创赋能企业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柳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推动校企合作以科技创赋能企业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柳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质生产力,推动校企合作以科技创赋能企业,加大对“一企一校”“一企多校”

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创联合体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创联合体是指按照自愿和市场化原则,由创资源整合能力强的行业骨干企业牵,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体系化、任务型的创合作组织。

重创重科研 塑造发展动力源

同时,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立江用文家工作站,并与广西茶科所、贵州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选育的仙池66号、仙池12号茶树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品种认定。

二〇二五年首批广西人工智能开放创平台名单公布 柳州企业牵组建的平台入选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10月31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2025年首批广西人工智能开放创平台名单,由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牵组建的广西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联合创中心入选。

“智赋柳企”系列行动——“人工智能与工作应用”主题沙<em>龙</em>成功举办

“智赋柳企”系列行动——“人工智能与工作应用”主题沙成功举办

5月16日上午,“智赋柳企”中小企业素质提升系列行动 ——“人工智能与工作应用”主题沙活动在柳州市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2楼多功能大厅成功举办。

以作风建设成效激发干事创业作为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谢耘)4月28日,市政府党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集中研讨暨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2次题学习会举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思想

2025-04-29

以“人工智能+”拓宽“产业+科创”路子

,并开展互动,参观人形机人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以“人工智能+”拓宽“产业+科创”路子。

自治区科技厅发布4个全产业链科技创 “尖锋”项申报指南 加强技术源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4月24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广西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特色农林业、能源及储能全产业链4个全产业链科技创“尖锋”项2025年项目申报指南。

制造更智能 产品更智慧 ——关注上半年我市兴产业和质生产力发展亮点

今年以来,柳州这片工业沃土上,兴产业持续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质生产力正推动制造业加速革。从产品到产业,从项目建设到扬帆出海,质生产力的表现都十分抢眼。

从配套企业到行业

2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阳和工业区的司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这里没有成群的工人在车间内忙碌,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我们的储罐多,管线分布广,能做到油品线,避免交叉污染。”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