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迎风而上 | 耗时 19 ms

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财政奖补实施办法》发布 单个企业奖补限总额为50万元

全媒体记者荀诗媛)8月15日,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财政奖补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规定单个企业奖补限总额为

二〇二五年第二批广西“人工智能+制造”产品、垂直领域模型和典型案例名单公布 我市榜项目助力广西智改数转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日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第二批广西“人工智能+制造”产品、垂直领域模型和典型案例名单,我市一批项目榜,涉及医疗、教育、出行服务、制造业等方面,助力广西智改数转

企业向“新”行快速成长

这是我市企业向“新”行的一个缩影。“我们配备了双头激光切割、自动密封胶涂胶、自动绣花机等设备。”

人工智能“黄金十年”创新从何

去年,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Create大会说:“随着技术应用门槛不断降低,创造者们将来人工智能的黄金10年。”

2023-01-11

柳州市第十九届中小企业服务月“行长说融资”第二期活动准时线!——邮储银行柳州市分行介绍创新产品“产业集群贷”

“行长说融资”活动致力于用短视频的形式将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更高效地传递给企业,柳州市第十九届中小企业服务月首期“行长说融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第二期活动也准时线啦!

中国电化学储能逆势

,CNESA发布《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指出,截至2020年底,全球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13.1吉瓦,首次突破10吉瓦大关,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规模最大。

2021-07-12

以作建设新成效激发干事创业新作为

大家表示,通过学习研讨,对新形势下加强作建设、纠“四”树新的理解更加深入,将持之以恒推进作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切实以作建设新成效激发干事创业新作为。

2025-04-29

逆势显韧劲 强力冲刺四季度——全市规模以工业企业数量历史首次突破1000家

近日,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截至今年10月,全市新增规模以工业企业84家,规模以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013家,成为柳州工业发展史新的里程碑。

四大问题悬未决 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电力系统不是在原基础的修补升级,是从顶层架构出发,重新梳理各种电源的定位和作用,以资源匹配的最优化设计,构建一个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稳定、安全的电力系统,从“碳达峰、

2021-03-26

制造业向“绿”行是大势所趋

问:除了生产线的绿色低碳改造,许多工厂园区还很注重环境的提升,如种树植绿、建设花园式工厂等,这些外在环境的改变有什么实际作用?  

2023-06-29

今年前4月我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52.9% 逐“势” 锐不可当

市发展改革委四级调研员华勇认为,除了油价连续涨促进新能源汽车热销,政策推动、产业发展等因素,也是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的原因。

平心论 | 碳中和 要让大家心中有数

尽管我们推进节能减排很多年了,但大家基本都还是心中无数、一头雾水。心中无数就很难对症下药,很难下齐心协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2021-02-24

储能安全最关键 镍氢电池有望脱颖

储能行业来高速发展期,对储能安全的重视度也是与日俱增。特别是在经历过几起严重的起火燃烧乃至爆炸事件后,储能电池的安全等级标准将会强制性提高,进增加其综合成本。

2021-08-18

“卓不凡”的钒电池,长时储能的后备军

•更具成本优势我国钒资源储量丰富,作为钒电池重要的游原料,我国钒产量及储量均居全球第一。

2022-08-31

平心论 | 十四五电力规划的若干思考

至少本届美国政府的主要高官和智囊们非常明确要全面制衡中国的发展,现在已经从贸易战扩展的金融战,且在南海、台湾、香港问题全面出手。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未来对中国的遏制延伸到石油或在所难免。

2019-08-23

氢能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

作为一家专注于太阳能、能产品研发生产和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业,北京中氢世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氢能源”)也把目光聚焦到制氢储能领域来。

2019-08-14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措施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我市相关企业来发展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七项主要任务和三项专项行动,将切实壮大服务型制造产业,这对我市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企业言是一大利好

宁德时代财报亮眼,为何资本反撤退了?

即便业绩如此亮眼,在财报发布后,宁德时代的股价不仅没有涨反出现小幅下跌,但超过12000亿元的总市值依然是A股中的翘楚。

2021-08-27

平心论 | 有序 从容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人口占全球18.46%,能源消耗占24.27%,制造业占比达30%。中国靠高碳能源支撑的能源体系,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全球占比也只有28.67%。

2021-05-1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