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达标车企未过半 | 耗时 33 ms

2020年4-6月我国新能源汽政策回顾

3、完善资金清算制度,提高补贴精度从2020年起,新能源乘用、商用业单次申报清算辆数量应分别到10000辆、1000辆;补贴政策结束后,对到清算辆数量要求的业,将安排最终清算。

2020-06-30

7月全球电动汽销量首次下滑 降幅14%

2019-09-04 13:27:23 新浪财经北京时间3日消息,在中国削减电动汽补贴后,今年7月全球电动汽销量出现首次下滑,突显了政府支持对这一新兴市场的影响。

2019-09-04

动力电池业生死劫:淘汰率已超六成 二三梯队承压

“就市场而言,目前动力电池产能已剩,公司来是否‘上产能’也将根据现状与行业前景实时调整战略。”下游的销量颓势,使得动力电池业的应收账款和库存压力与日俱增。

2020-01-13

我国新能源汽产业发展驶入“快道”

发展新能源汽是我国从汽大国迈向汽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支持新能源汽加快发展。

2021-08-02

补贴虽退坡 创新助“上坡”——从国家新能源汽新政看我市新能源汽产业发展

补贴退坡是否会影响新能源汽业的发展,汽价格是否出现涨幅,柳产能否积极应对?近日,记者对此进行走访了解。

柳州市“<em>企</em>业服务年”——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培训顺利举办

柳州市“业服务年”——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培训顺利举办

根据柳州市“业服务年”活动总体方案工作部署,为帮助业做好项目统筹规划,实现项目目,提升项目管理负责人的项目管理能力。

跌跌不休 新能源汽真的不香了?

从今年新能源汽的月度销量走势来看,今年6月,我国市恰逢新能源汽补贴退坡渡期结束和国六排放准实施,新能源汽以15.2万辆的月销量迎来全年销量高峰。而从7月开始,新能源汽销量开始持续走低。

2019-12-03

7月份汽零售下降5%好于预期 新能源认可度提升

之前,由于国五清库存,6月份汽零售数据异常偏高,各方曾预计,这会对7月份的零售带来较大透支效应。再加上国六实施时间短,型不全,一般认为7月份汽零售数据会大幅下降。

2019-08-12

北京汽:新BEIJING背后的湖湘高端制造底气

,也志着株洲汽产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将实现新的突破。

2019-10-25

上海新能源免牌政策随渗透率而调整

但这实际上反映出在一二线城市微型的需求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消费者需要低成本、便利的出行方式,这种三米多的也不会升级到4米6,那样的话不方便使用,这也是来三四线甚至一二线城市小型的发展趋势。

2021-07-08

谁关闭了氢燃料电池的大门?

近几年,日产、本田、奔驰、福特等大型陆续宣布放弃氢燃料电池的开发,成了Patrick Plötz泼这盆冷水的注脚。

2022-03-03

2020合资最佳纯电轿尘埃落定

2020-03-25 10:33:35 中国能源网在纯电动汽刚刚兴起的时候,在国内市场,自主品牌与造新势力占据了壁江山,合资品牌鲜有能打的产品。

2020-03-25

徐锭明:生物质能将是中国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在论坛开幕致辞时强调:“生物质能将是中国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2019-11-07

特斯拉蔚来相继“走火” 电动汽安全性备受质疑

“如果我晚个小时停,或者一直在里,晚走个小时呢?”该辆特斯拉的主表示非常后怕,他停入库后不个小时就发生了燃烧。

2019-04-24

不扶了,新能源汽首次“撒手”自己跑

对此,有分析认为,政府对新能源汽前端的引导和扶持基本上已经到目,而重心要转入后端——辆的使用端。

2021-03-24

柳产闪耀慕尼黑国际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柏林时间9月5日上午9时(北京时间9月5日下午3时),东风柳汽作为广西唯一参展,携4款新能源型亮相2023年德国国际汽及智慧出行博览会(慕尼黑国际展),并联合阿里巴巴国际站数字外贸平台

新能源汽市场9月销量分析

梳理2019年9月销量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1-9月新能源市场销量走势、各类型产品的市场占比,以及各的表现。

2019-10-29

行业首批钠电正式下线,新日开启两轮电动钠电元年

内部爆料:新日电动要让全民骑上钠电。近日,新日先行业一步下线了首批量产钠电,打破两轮钠电领域只有概念而没有实的尴尬局面,开启了两轮电动钠电元年。

2023-08-09

发展氢能汽产业应大胆探索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氢能产业的质疑声较多,尤其是作为重要应用的氢燃料电池汽,更是饱受争议。比如,“氢燃料制取程不清洁、成本高、核心技术突破……”甚至有人提出,氢燃料电池是个“伪命题”。

2019-11-19

电动汽续驶1000公里背后,技术、量产、需求的博弈……

与此同时,针对各家搭载的“固态电池”、“掺硅补锂电池”、“硅负极电池”等动力电池技术,也引发了很多关注。那么,这场由“先声夺人”引发的争论,到底应该如何看待?

2021-01-25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