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辟谣“石墨烯电池”传 | 耗时 24 ms

通威股份:公司HJT最高研发效率已达到25.67%,钙钛矿预计年内下线

董事长谢毅表示,公司建立了IBC试验线,首片IBC已于今年7月正式下线,目前尚处于产线优化中。同时钙钛矿实验室搭建完成,预计年内首片钙钛矿将会下线。

2022-09-02

评论:深挖子信息制造业新增长点

智能手机、智能视、集成路、光子器件等产品产量稳步提升,太阳能、光伏等行业蓬勃发展,相关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生产效益逐步改善,新兴增长点表现亮眼,此前印发的《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2023-11-15

韩七成锂起火事故源于软包

韩国国会日前披露的一份统计显示,最近5年间韩国动汽车和能源储存装置(ESS)发生的锂火灾事故中,使用软包芯的组占比约为70%。

2021-11-01

磷酸锰铁锂量产“前夜”

磷酸锰铁锂量产进程再度受到行业关注。继4680大圆柱的量产之路逐渐步入正轨后,特斯拉CEO马斯克又展现了对锰基正极的兴趣。

2022-04-22

德政府大力推动“德国造”

2019-07-17 08:21:07 新华社   作者: 张毅荣  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安雅卡利切克15日说,德国将继续集合全国力量推动研究,并加速相关成果转化。

2019-07-17

2022锂磷酸铁锂市场年度大事件回顾T10

7、比亚迪王福:坚持磷酸铁锂战略方向9月23日,比亚迪董事长王福在公开演讲时表示,要坚持磷酸铁锂这一正确的战略方向,国内锂资源可满足3亿台车动化。

2023-01-30

镇江网侧储能站:储能开路者

据悉,第二代网侧储能站在设备选择上,将倾向于更大容量、更小体积的设备。在芯方面,第一代站采用了20安时~200安时不等容量产品,第二代站考虑将芯容量门槛提高到80安时以上。

2019-08-02

小米联手华为进军固态

据了解,卫蓝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主营业务为混合固液解质锂离子和全固态研发与生产。

2021-11-29

比亚迪刀片产能将达75GWh

其实,这也正言中了比亚迪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刀片的产能严重不足。为应对刀片供不应求的局面,比亚迪旗下的弗迪动力公司动作频频,一面抓紧新增原生产基地产能,同时还积极推动新生产基地的建设。

2021-01-12

新能源力化的里程碑 通用气提前20年关闭天然气发

2019-09-26 08:16:41 纯车通用气公司(GE)将拆除加州天然气发厂,比设计寿命足足提前了20年。

2019-09-26

2019中国动力企业“出海记”

展望未来,SPIR认为,2020年将是动汽车发展的“大年”,这一年,新推出车型将最多、市场竞争将最激烈、合资企业的动汽车将崛起……在动力产业,2019年国际动力企业走进来已露端倪。

2020-01-03

中节能 高效制造基地

高效制造基地(一期)项目正式投资建设。

2020-12-18

品控或成动车发展最大考验

;国内除了乘用动汽车外,公交车、物流车等不同的新能源车型,在2018年起火事件超过40起□ 作为车企,不能一味追求能量密度提升和成本降低,而忽视对正负极材料、隔膜、串并联结构、外包装封装方式等的品控

2019-04-25

分析磷酸铁锂的市场发展

近两年,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补贴政策,相关企业不断追求动力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的提升,三元随之“走俏”,而锂另一重要分支磷酸铁锂的市场空间被压缩。

2019-06-12

动力标准化为何“迟疑不前”?

2020-12-21 09:55:26 中国网动力标准化一直是动力行业期望实现的目标,其标准化的实现将会极大促进行业的发展。

2020-12-21

2月22日凌晨5点,伴随着几声悠长的喇叭声,满载着“谷通”的大卡车,从山东出发,千里发车到重庆璧山。 IMG_256

在思皓“花仙子”亮相前一天,针对有报道称多氟多钠今年3月份将推向市场的闻,多氟多回应称,现在已有产品在客户车上装车测试。“合作方还不能讲,签有商业性保密协议。

2023-02-27

近期十大项目落地盘点

根据协议,蜂巢能源将投资100亿元在大丰高新区建设22GWh锂离子动力项目。据了解,蜂巢能源盐城22GWh锂离子动力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22年上半年投产,二期2023年上半年投产。

2021-11-03

国内首个网退运储能站建成

杜飞 摄近日,山东口镇综能储能站在济南市莱芜区投运并网,这是山东省内首个并网运行的化学储能站,也是全国首个利用网退运建成的储能站。

2020-10-16

46系大圆柱阵营“日益壮大”

厂将投产其自研的大圆柱,型号主要为4680和4695型。

2023-03-14

通威2021年产能将超过55GW

年报信息显示,太阳能方面,公司在原子层沉积背钝化、选择性发射极工艺、双面、多主栅、HJT、高效组件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成果。

2021-07-16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