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输氢管 | 耗时 33 ms

彭苏萍院士:能产业链急需自主技术突破

彭苏萍表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能产业,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共有超过400座加站投入运营。

2020-08-19

世界首条清洁能源电通道首次完成等电位带电作业

8月26日下午,世界首条以送新能源为主的电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简称“青豫直流工程”)开展了首次等电位带电作业,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开展±800千伏等电位作业

2021-08-27

内蒙古打通电力送“大动脉” 绿色风电直供京津冀鲁苏

这也意味着,内蒙古打通了电力送的“大动脉”,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绿色风电直供中国京津冀鲁苏地区,缓解当地拉闸限电困局。

2020-12-23

低成本可再生能源或已触手可及

由于该地区已经有一个风力电厂,IRENA建模了一个可以利用太阳能并连接到电网的工厂。

2021-07-12

“零补贴”前夜:车企竞合博弈 燃料风口渐起

发展燃料汽车产业道阻且长NBD汽车:我国燃料电池车的研发现状如何?距离商业化还有多远?卢琛钰: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具有战略性意义,势在必行。

2019-07-26

高俊钊:高度重视能产业的发展

同时,我国也高度重视能产业的发展。

2020-01-13

燃料劣势明显 亿华通难堪大任

那么,用燃料作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替代锂电池成为全球乘用车主流技术路线吗?燃料电池汽车通过“电堆”,让气跟氧气反应转换成电能从而驱动车辆。

2021-07-23

南存辉委员:全国推进能效理 助力碳达峰目标

在《关于全面推进能效理,助力碳达峰目标的提案》中,南存辉认为,在我国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下,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西南及西北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区在“十四五

2021-03-08

亿华通新一代自主燃料电池发动机G120首发

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姜广智、大兴区常务副区长高念东、中关村科技园区理委员会调研员陈星等政府主领导,参与见证了亿华通新一代产品的发布,并对亿华通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京津冀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颇为认可

2021-07-09

AFC能源公司推出动力充电器 可随时随地为电动汽车充电

2020-02-14 09:34:18 盖世汽车网据外媒报道,英国AFC能源公司推出电动汽车动力充电器。

2020-02-25

乘龙H5斩获“TCO运营值得用户信赖绿通运车型”奖项小记

在运行业,用户对于中长途车辆的舒适性与高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乘龙H5绿通车的面世便是应需而生,其不断升级的舒适性,得到诸多用户的肯定。

新疆和田达里雅布依村35千伏变电工程建设全面展开

2019-09-09 13:14:06 中国新闻网   作者: 白嘉懿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8日电(甄立民魏玲香孙文龙)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达里雅布依村35千伏变电工程建设

2019-09-09

Apex Energy宣布欧洲最大能工厂建成

2020-06-15 13:33:10 中国新能源网在德国罗斯托克附近的Laage,Apex能源公司建造了欧洲最大的能工厂。该工厂计划向商业区提供不含二氧化碳的能源。

2020-06-15

50岁燕山石化转型能保障冬奥

记者昨日获悉,燕山石化正在建设气新能源保供项目,每小时产2千标准立方气,为北京冬奥会期间燃料电池汽车提供燃料保障。

2020-09-15

美锦能源仍未打消市场疑虑,是不是炒能概念?

自美锦能源发布要耗资100亿元在青岛建设2000亩的能小镇、耗资100亿元在嘉兴建设2000亩的能汽车产业园的消息以来,市场对其议论颇多。

2019-07-23

燃料电池汽车,迎来鲤鱼跃龙门的关键时刻

燃料电池系统、电堆、空压机等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气循环泵、增湿器预计2020年底可小批量供货。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等正在进行小批量验证。车载系统的高端碳纤维及部分拔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20-09-14

翟永平:亚开行投资能产业的力度将更大

在主题为“能源,引领未来”的能专业论坛上,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总监翟永平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转型与能利用的机遇”为主题发表演讲,翟总监称,“中国的发力让能行业大有可为”。

2019-08-29

国家能源局徐梓铭:全球能正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初期示范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

世界主要经济体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角度出发,均高度重视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全球已有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发布了能发展战略,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开展能产业布局,通过采取战略引领、路线规划、产业支持等措施,在能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22-12-16

欧阳明高: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能燃料电池

能燃料电池发展面临多重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在大背景下看能,定位能。能是未来在可再生能源背景下的两个主要能源载体之一,另一个是电能。当然,笔者认为电能还是能源主体,能不可能超过电能。

2019-07-24

北京冬奥会火炬用的是

 “飞扬” 火炬科技亮点之一是采用作为燃料。除了环保属性外,还考虑到冬奥会火炬接力需要在低温的环境中运行,燃料的特性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

2021-02-05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