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科学家利用我国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实现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对于更加精准监测人为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于2019年的光伏上网电价和补贴政策,今年I-III类资源区指导价分别每千瓦时下调0.05元、0.05元、0.06元,降幅分别为12.5%、11.1%和10.9%。
同时,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虽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这样的优势产业如今却面临行业电价补贴拖欠资金已超265亿元,且随着发电量的增加而不断累加,农林生物质发电作为生物质发电乃至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唯一需要付现购买燃料的电源类型
煤电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保障近期(“十四五”)和中长期(2030~2050年)的电力需求和供应安全,同时也要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生态文明要求下的中长期电力转型和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留足空间,并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结合自身竞争优势找准功能定位和盈利点
截至2022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30GW,已招标待建和未招标项目容量超70GW,基本都集中在近海海域。随着近海风资源开发趋近饱和及用海限制,深远海正成为海上风电发展新方向。
自查对象包括电网和发电企业,范围为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已并网有补贴需求的全口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主要为风电、集中式光伏电站以及生物质发电项目。
中国“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制定工作正在进行。作为接下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政策文件,“十四五”规划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能源和碳排放格局。
早在今年9月,中国已经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然而,随着国内纯电动汽车渗透率的逐年提高,保有量的大幅提升,使得补能焦虑,尤其是长途中的补能焦虑已成为车主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政策端,国家已在积极推动缓解纯电动汽车的补能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我国上市公司群体中,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主动作为,正取得积极进展。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疆石化、电力、化工、钢铁等重点企业正积极探索实践,一些经验和做法正在形成示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路径主要是提高碳减排量和转化应用效率,实现清洁替代、绿色转型。”
记者留意到,今年招聘会都很火爆,本次招聘会也不例外,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沟通咨询都非常热闹,有超80家企业参与,涵盖了国企、民企,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岗位匹配人群广泛。
从安徽省统计局获悉,为引导企业绿色发展,安徽省统计局近日推出“碳指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供节能降碳诊断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2021-09-16 08:48:12 新华网 作者: 程士华 从安徽省统计局获悉,为引导企业绿色发展,安徽省统计局近日推出“碳指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供节能降碳诊断服务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