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方面。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产业体系。开展氢能应用试点,建成国内氢能产业高地。突破大规模储能技术,稳步发展空气热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余热利用产业。
8月27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五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表示,科技决定海上风电的未来,科技塑造海上风电的未来。
河钢集团首席技术官、副总经理王新东主持首发式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氢能作为洁净、高效、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具有“零排放、零污染”的突出特性,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如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能源体系转型升级?关键之一在于破解地热能等新能源关键领域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
无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所驱,还是“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使然,笔者认为,外资品牌2019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不谋而合,才是需要自主品牌真正警惕的地方。这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网信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新加坡贸工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延续“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如果企业留在广东未必能活;回柳州拼拼,也许还有转机。带着拼一拼的想法,吕星卓及其家人带着13台旧注塑机,踏上返乡征程。
在大会的新能源论坛上,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在致辞中谈及当地新能源“家底”时,光伏、绿色、新能源全产业链等成为高频词;“以新能源发展带动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把握‘国之大者’的具体行动
当前,我国算力产业已初具规模,正加速向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拓展深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赋能千行百业。
我国从保障能源安全的基本点出发,推动新能源技术研发,大力倡导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性。
2020-11-19 11:24:30 能源杂志11月5日,“中国新能源电力圆桌”2020年第四季度闭门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
实施周期为5年(2021-2025),重点围绕“一条氢能高速、二个氢能港口、三个科普基地、四个氢能园区、五个氢能社区”的建设目标,通过纯氢管道输送的方式,开展将氢能利用进入工业园区、社区楼宇和交通移动用能
其中,水电装机6444.9万千瓦,火电装机140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1209.1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84.5%。
2020-10-12 16:17:22 中国汽车报 作者: 韩冬 10月9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通过,《规划》指出了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主办单位电话:0772-2827563
管理运维: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3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