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谁将 | 耗时 11 ms

锂电与氢能,才是未来?

但日本不这么想,已计划成为全球第一个氢能社会——2021年3月之前,日本政府和汽车行业共同建成160个加氢站,量产4万辆氢燃料电池车。最终两者能获胜?如果你也对此好奇,就一同来做个比较。

2020-02-25

是磷酸铁锂电池之王?

受Model 3的成功鼓舞,7月,据传Model Y也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所以,虽然三元锂仍然是新能源汽车主流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但磷酸铁锂电池对车市的渗透也应该引起重视。

2021-07-14

比亚迪给特斯拉打工,赚大了?

去年8月的消息是,比亚迪在2022年第二季度向特斯拉提供刀片电池。今年初的消息则是,搭载比亚迪电池的特斯拉车型已进入C样测试阶段,比亚迪也获得了特斯拉10GWh的电池订单。

2022-06-27

应该从“最严环保罚单”记取教训

2020-01-10 10:57:49 北京青年报   作者: 丰收  江苏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一起年度典型案件:一家负责处理污水的公司,偷排污水并其通过暗管排入长江

2020-01-10

毛伟明调任湖南,出任国家电网第六任“掌门人”

2020-11-25 10:41:48 能源10011月20日,毛伟明调离国家电网重新从政地方的传闻终于落地。当天下午,湖南省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在长沙召开。

2020-11-25

多晶硅“饮冰十年”,未来主沉浮?

未来的硅料价格走势,仍在新一轮供需博弈中走向新的均衡点。硅料厂商“十年饮冰”时间拨回到2020年2月,彼时,恐怕没人会想到硅料价格能站上每千克超过300元的高位。

2022-10-24

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电池供应商?

随着量产时间的临近,为特斯拉上海工厂提供动力电池,似乎成了一个谜。昔日“密友”渐行渐远众所周知,松下一直都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

2019-12-03

光伏焦点转移,电池片环节鹿死手?

最具弹性的电池片环节,在技术迭代与产能膨胀的关键档口,掀起光伏行业新一轮内卷之争,群雄逐鹿,又鹿死手?01N型迭代刺激电池片产能暴增如今,P型向N型转变已没有太大争议。

2022-12-07

光伏尺寸争夺战火再升级,主沉浮?

该倡议建议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的硅片标准(M10),并希望在行业标准组织中这一尺寸纳入标准规范文件。这场关于尺寸的战争由来已久。

2020-07-02

为风机质量买单?

相关人士预测,“2023是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产业竞争最激烈的一年,风机设备价格会进一步探底至1000元/kW左右,但之后会逐步回升,海上风电方面,随着三一重能、中车风电、运达股份等新玩家的入局

2023-05-05

头部电池企业深度布局储能市场 属“先知先觉”?

待到风起时,在前面领跑?又能成为细分市场的王者?最后哪些企业能站稳脚跟?或许从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企业布局可以一窥端倪。

2020-12-24

的金风?

1月11日,金风科技发布了一份公告,宣示了第一大股东即易主。

2021-03-31

大硅片加速布局,的红利时代?

最新的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市场预测显示,2021年以182/210为代表的大硅片VS 166以下硅片各占据半壁江山。

2021-07-21

ATM卡位战:是下一个国产特斯拉?

蓦然回首,在台前掐架的造车新势力们,赢,决定权仍旧属于ATM。腾讯赌“蔚来”流量入口造车是一件苦差事,不仅周期漫长,烧起钱来更是无底洞,李斌那句“没有200亿,别想造车”就是极好的注解。

2020-10-27

新能源车的下半场:“国补”之后,裸泳?

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都会享受两种补贴,一是国家购置补贴,二是购置税减免,前者即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后者也会在2023年年底正式结束。

2022-12-20

坐镇,这些光伏新势力,是下一个黑马?

而在众多参与企业中,更频现昔日大厂老的身影,这些老或亲自掌舵、或再挑重担,巨头环伺之下,如何开辟光伏新征途?硅料环节在光伏产业链中,硅料环节的市场集中度最高。

2023-08-22

中美光伏贸易关税 到底伤害了

破冰之际,再来回顾一下,中美光伏贸易关税,到底伤害了?1.缘起八年前,中国在太阳能制造产业主要是两部分: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组件。

2020-02-26

三大光伏基地15个项目尘埃落定 是最大赢家?

也许这是中国光伏发展历史上最后一批光伏领跑基地,当初设立光伏领跑基地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光伏系统造价,早日促进平价上网,如今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光伏领跑者基地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2019-09-16

光伏战争,这次脖子?

拜登要面对的最大困难,可能是跟不上想象力的产能。

2021-02-24

摘了动力电池的“桃子”?

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再次矛头对准了芯片短缺与动力电池昂贵的价格。并言之凿凿地声称:“缺芯、贵电”已导致长安汽车在今年损失60.6万辆产能。

2022-11-1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