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试飞 | 耗时 9 ms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吉祥鸟”直升机AC332展翅高

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新研制的四吨级双发多用途高原型直升机——“吉祥鸟”AC332腾空而起,展翅高,成功进行全状态首次行。

2023-04-11

ZeroAvia完成了全球首架氢动力客机的

,已经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架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商用机的行。

2020-09-27

国内首个新能源水上机生产工厂落地辽宁法库

作为锐翔新能源水上机的整机总装、调、检测、维修和保障基地,厂房总建筑面积8836平方米,建成后可实现年产整机30-50架,随着锐翔系列电动机的谱系化发展,后续还将生产四座水上电动机,实现年产值超

2021-07-26

中国核电:国内轮储能单机首次突破1MW

中国核电官微11月14日消息,近日,由中国核电旗下中核汇能牵头承担的内蒙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 MW(兆瓦)级先进轮储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轮储能单机输出功率首次达到了1MW,这是国内单体轮首次达到的最大并网功率

2022-11-18

至2030年 全球氢能机市场规模将达70.9亿美元

机推进系统、燃料电池、新型染料、低温存储技术、氢燃料提取以及专门用于氢动力机的结构设计等领域不断突破,推动了全球氢能机的市场规模发展。

2021-07-09

我自主研发新能源四座电动机首

2019-10-29 08:07:10 科技日报   作者: 郝晓明  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能源电动机—RX4E锐翔四座电动机28日上午在沈阳财湖机场成功首,开辟了国际通航机市场上的全新产品类别

2019-10-29

无人机“入”更多应用场景

为解决山地运载难题,今年5月起,经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审批,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使用大疆运载无人机在景区进行运输常态化点工作,帮助运载景区生活物资、废弃物、建筑材料、施工垃圾、应急物资。  

2023-10-06

电动机也能“习武”,未来军用或可期

据透露,这架电动机离首次还有至少一年的时间。NASA的目标是在2020年末驾驶这架机升空。军事专家文昌对科技日报记者科普道:“电驱动是未来武器装备的一个趋势,也是机发展的一个趋势。

2019-11-27

我国首座轮储能独立调频电站开工建设

6月7日,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的鼎轮能源科技(山西)有限公司30兆瓦轮储能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我国首座电网级轮储能调频电站,是山西省重点项目,也是山西省首批“新能源+储能”点示范项目。

2023-07-19

法国:氢动力机计划提上日程 2035年起

2020-06-16 14:02:55 中国新能源网法国交通部长最近宣布,该部将支持一项计划在2035年实现的绿色氢燃料机的计划。第一个原型应该在2026年到2028年之间推出。

2020-06-16

我国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轮储能系统投运

2019-04-08 17:01:50 二重储能近日,由二重德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二重储能公司)自主研制的首台(套)100kW轮储能不间断供电系统在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安装调完毕并开始正式投入运行

2019-04-09

轮储能应急供电系统运往湖北宜昌

2020-03-10 09:08:21 北极星电力网3月8日央视网报道,两台价值300多万元的轮储能应急供电系统核心装置由辽宁沈阳启运发往湖北宜昌,保障当地一线医疗部门的用电安全。

2020-03-10

氢动力无人机低温测圆满成功

2020-11-20 08:22:47 氢航科技11月18日傍晚,新疆某山顶,海拔1000米,雪花舞,气温零下20摄氏度。氢航科技氢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正在此进行低温行测

2020-11-23

轮储能如何不“疯狂”

记者采访了解到,轮转子的动能等于1/2倍的转动惯量乘以转速的平方。即轮的储能量与轮转子的转动惯量成正比,与转子最高转速的平方成正比。

2021-08-30

氢燃料电池行车概念模型发布 比普通电池机型更轻更快更承重

美国阿拉卡科技公司设计的一款名为Skai的六旋翼概念行车,使用氢燃料电池替代普通行器电池,能提供足够动力、承载更多重量、行更长时间。

2019-07-09

斯柯达使用轮储能技术研发快速充电站

2019-11-25 09:48:50 汽车之家据报道,斯柯达汽车数字实验室(ŠKODA AUTO DigiLab)正在布拉格验一个快速充电站项目。

2019-11-25

北京利信信安荣获2020年度“通信单元十大品牌”

北京利信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利信信安)是北京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287.SZ,简称:利信科技)的下属公司,于2014年正式建立,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2020-07-16

水积而鱼聚 木茂而鸟集——龙城“人才地”发展现状观察

这标志着市科技局与企业牵手,先行先建设的我市首个“人才地”——广西汽车集团智能网联(武汉)研发机构,正以实际行动纵深推进柳州与武汉协同创新,持续激活“人才在武汉,成果在柳州,科研在武汉,产业落柳州”

《关于促进广西科创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2017年5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各地区发挥各类对口支援、帮扶、协作载体作用,积极探索各种类型的地合作。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