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补贴少了 | 耗时 14 ms

退出到再介入 该怎么转变?

在经历去年退坡、市场负增长后,今年市场向何处去正在成为最大的猜想。

2020-01-21

车企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退坡

北京青年报记者对这些车企的应对政策进行梳理,发现不车企仍保留力度,或设置过渡期间的优惠政策。

2019-04-01

民营光伏投资商:“为减负债,每出售100MW光伏电站甚至要倒1亿”

2020-12-10 10:12:09 光伏們   作者: 臧超 代腾腾  拖欠带来的恶性循环仍充斥在光伏行业中,为保住现金流、减负债,大部分的光伏电站运营商只能寄希望于出售电站

2020-12-11

BNEF政策解读 | 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始末

2018年,财政部对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策步入全面退出前的三年过渡期。新政引入竞价预算上限,削弱省区政府的审批权,规划控制权再度回到中央监管机构手中。

2020-07-31

砍半无阻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势

政策给出3个月的过渡期——时间为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尽管改汽车为基础设施一直是业界呼吁的方案之一,但本次下滑力度之大还是引发热议。

2019-04-12

光伏无项目市场积极度不高

以上是在30亿元资金的基础上作出的预测,即有项目的新增规模已经超过40GW。那与有项目相对的,今年炒的大热的无项目到底能有多呢?

2019-04-09

被拖欠?看看德国可再生能源从哪来

虽然近年来,随着一版又一版新的EEG发布,海上风电电价已比几年前低很多,但项目仍然有较好的收益。那么,德国海上风电电价高于市场价的部分,是从哪来的呢?答案就是可再生能源附加费。

2019-08-23

生物质发电央地如何“担” 电价怎么“竞”

2021年度新增生物质发电项目总额为25亿元,高于去年同期(20年总额为15亿元)。

2021-08-20

国家减半地方取消 新能源汽车驶向何方

2019-06-27 08:11:27 科技日报6月26日是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分水岭。从这一天起,不仅国家标准降低50%以上,地方政府在经过3个月过渡期后,也退出历史舞台。

2019-06-27

以奖代,氢能国终于来

同时《通知》也正式确定氢燃料汽车国落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方式将发生变化。

2020-04-26

重庆启动2020年充电设施建设申报

2020-10-12 08:43:24 电缆网近期,重庆市能源局、财政局启动2020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申报,标准为直流充电设施给予400元/千瓦的一次性建设,交流充电设施给予100

2020-10-12

国家“断供”后,垃圾焚烧项目盈利靠什么?

充通知明确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国家“断供”时间。其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行满15年或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满82500小时,将不再享受国家

2020-10-28

终结倒计时 新能源车一车难求

该店销售人员透露,6月除过渡期将结束外,从6月20日起,新能源汽车可能还将开始征收购置税。政策压力实际上,新能源市场的供需状况与政策密切相关。

2019-05-21

新能源设槛 特斯拉会跌破30万元?

同一天,蔚来汽车方面推出限时兜底方案,即日起至4月26日前支付定金的用户仍享受2019年标准,差额由蔚来承担。对于特斯拉此次涨价主要与新能源有关。

2020-04-26

中国新能源车涨势减速 走在戒的道路上

对此,中国汽车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分析称,一方面是政策原因,退坡导致消费者将购买力集中在前几个月,随着退坡,部分车型出现涨价的情况,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另一方面,当下处于国五国六的切换期,为清库存

2019-06-27

新能源汽车迎战“后时代”

2020-01-13 08:28:10 北京商报   作者: 钱瑜 刘晓梦  2019年过渡期结束后,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调整期。

2020-01-13

财政部351亿光伏预算已出!户用资金即将下发!

如果,户用电站错过电力局的最后验收时间,就会错过这次的,以后也不会有

2019-10-10

新能源政策细化,行业投资风险有待审视

此外,新通知明确的合理性和的资金规模,有利于推动后续存量欠款问题的解决。海通电新团队认为,新政策对新能源产业在十四五的成长空间“毫无影响”。

2020-10-22

光伏企业深陷拖欠“困局”

而这些变化,究其本质则是由于拖欠带来的一系列衍生问题。一方面,持续拖欠,手中握有大量光伏电站的民营企业现金流愈发紧张,光伏們解到,某民营投资企业收回来的“利润”目前仅够偿还银行利息。

2019-08-06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退下去 要求提上来

2019-03-27 09:01:48 新华社   作者: 刘红霞  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政策26日迎来调整,备受消费者和制造商关注的标准、技术指标、质量监管等有“新说法”。

2019-03-2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