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蒋利军:固态储氢材料 | 耗时 58 ms

落地双碳目标的主力:光伏发电每年可减少3.5亿吨碳排放

破解能源危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光伏能源将是“主力”,更是排头兵,对光伏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保价值需要有更高认同。

2021-10-27

国家电投电池电堆技术获阶段性成果

根据国家电投能公司此前公布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国家电投电池关键零部件及系统产品将实现量产。今年7月,国家电投能公司100千瓦功率金属双极板燃电池电堆宣告研制成功。

2019-08-30

群雄逐鹿,抢滩鄂尔多斯千亿能赛道

鄂尔多斯充分用风光制成本低、矿用重卡替代空间大的优势,正推进能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打造千亿级能产业集群。

2021-10-18

各地纷纷布局能产业 亟待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

大同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宏文表示,市政府以争当“能源革命尖兵”为核心,布局了能、能、新能源汽车、风电、光电全产业链、煤炭清洁高效用六大新能源产业。昔日的“煤都”正努力实现向“都”的转型。

2019-09-03

山西首富,“”装上阵

从工业副产物制、加站,再到燃电池核心部件、电池车,美锦能源是目前对能布局最全面的公司之一。

2022-03-07

他山之石:德国能战略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1. 2018年中国弃置可再生能源可制取160万吨气,绿备充足能作为全新的能源类型,能够有效用可再生资源和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

2020-06-16

全球首台套单体产量2000Nm3/h电解制装备 在中国船舶七一八所下线

12月16日,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举办全球首台套单体产量2000Nm3/h水电解制装备发布仪式。

2022-12-20

能实现规模化落地,还需突破三大难关

显示,绿是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核能)制取的,例如电解水制,被称为零碳气。以煤或天然气等化石燃为来源,辅以二氧化碳副产品捕获、用和存(CCUS)技术制得的为蓝

2021-08-31

电池汽车推广至环卫领域

2020-05-20 08:59:24 高工电北汽福田将与环卫集团合作将电池汽车推广至环卫领域。5月18日消息,北汽福田与环卫集团京环装备公司将联合推动电池汽车示范推广应用。

2020-05-20

崇礼城区首座和气加注站6月建成

今年,崇礼区于头道营村交通枢纽西南处的南一街上新建了一座和气加注综合服务站,冬奥会期间将为能源车提供加服务,保障冬奥需求。这是崇礼城区首座和气加注站,冬奥会后也将为市民出行带来多重便

2021-07-23

华为能“谋略”

但华为自去年10月份拿下沙特1.3GWh能大单之后,似乎有点“静默”。从2021年10月推进至今年11月,已经1年多过去了,华为鲜少公布能动

2022-11-18

能源科技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 能已具规模化发展能力

随着能产业的发展成熟,可再生能源与能、能融合发展的创新业将不断涌现,推动风、光、“同行”时代来临。

2022-08-17

英国启动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制供热项目!

2020-07-16 09:31:01 欧洲海上风电众所周知,由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供电来源制造的气叫“绿色气”。

2020-07-16

冬奥会,能的世界级舞台

2008年北京夏奥会,实现了电池汽车“0”的突破;2022年冬奥会,实现了能和电池汽车“1到100”的突破。

2022-03-02

特斯拉Q3财报:连续五季度盈 能装机759MWh同比增长59%

2020-10-22 10:28:12 北极星能网当地时间10月21日,特斯拉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总营收87.71亿美元创下营收新记录,净润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31%,环比增长218%

2020-10-22

汽车产品试点初见成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汽车在产业化推进中,仍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汽车发展是国家战略。”

2019-05-31

斯道拉恩索投资生产用于能的生物基碳

制造能碳的投资进一步加强了斯道拉恩索更换化石原以及将可持续与持续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机会。木质素是树木的主要组分之一。

2019-08-07

国内首艘500千瓦电池动力船下水

三峡集团近日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舟1号”采用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31

电池车产销提速 万亿市场引能投资遍地开花

2019-08-28 08:54:12 证券时报·e公司作为国内能与燃电池的主要落地应用,电池车产销已然提速。

2019-08-28

成都:2023年能主营收入超500亿 燃汽车超2千辆

目前,成都已聚集能产业链企业及院所50余户,覆盖气制备、运、加注和检测,燃电池及整车(机)研发制造等主要环节。其中,上市公司7户,规上企业21户,2018年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

2019-08-0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