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节能降碳 | 耗时 42 ms

智库报告:把握双机遇,联想集团等企业打造零制造中国方案

立足中国优势打造中国方案,联想集团等企业承担零者责任  中国制造业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用3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球最高排放强度幅,因此,中国“零制造”必须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方案。

2022-09-19

德国2019年排放量显著

2020年减排目标更近了一步。

2020-01-09

舒印彪:源电力行业应如何实现“达峰、中和”?

中国华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在第二场全体大会上围绕“金融助力达峰、中和”,就我国源电力发展和实现达峰、中和的主要路径等发表了看法。

2021-06-15

关于开展2025年“智赋柳企”系列行动——《新兴技术 人工智》培训的通知

(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新石路)五、培训内容(一)人工智趋势与应用场景解析(9:00-10:00)1、剖析AI技术如何为中小企业本增效,解锁数字化转型核心场景;2、覆盖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

成“十四五”生态保护总抓手 转型之路如何走?

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源,加快建设全国用权、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源消费双控制度。那么,如何认识“达峰、中和”的重要意义?

2020-12-31

关于印发《财政支持做好达峰中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推动减污协同增效,持续开展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综合治理,扩大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支持范围,鼓励因地制宜采用清洁源供暖供热。

中和智慧之路!第二期排放管理人才培训开班!

今年3月,第九次会议强调“30·60”双目标,要把达峰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扎实做好达峰、中和各项工作。

2021-05-28

南方电网迎“风”而上 助力广东实现“达峰、中和”目标

严格执行发电调度守护碧水蓝天发电调度是广东电网守护碧水蓝天的又一有力举措。

2021-03-30

源头减排,山东“重型”企业这样规划布局

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助推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于近日印发《关于加强高耗、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提升防控水平,推进“两高”行业减污协同控制

2021-12-31

源头减排,山东“重型”企业这样规划布局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一政策助推下,山东企业已开始主动应对,提出减污战略方向。

2021-09-02

广西全额消纳清洁源 助力达峰中和

光伏电站的可观、可测、可控,为清洁源、新源全额消纳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2021-11-03

中国电信启动“双”行动计划

到2025年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耗、单位电信业务总量排放较2020年幅均超过20%。

2021-09-06

关于印发广西“十四五”减排综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以下简称耗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组织实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减排政策机制,推动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减污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2021绿色达峰中和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2021-08-02 11:04:58 光伏头条2021年7月30日,由中国国际商会云南商会、昆明市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绿色源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21绿色达峰中和高峰论坛》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

2021-08-02

新型铁镍电池储助力“削峰填谷” 增效

同时,直接或者间接,不但会为减排、“双”目标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而且有助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而,当下迫切需要新型水系安全铁镍电池这类储电池在城市分布式电网储体系中的创新应用。

2023-02-27

全国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 两家顺企“尝鲜”交易

2021-07-19 10:44:22 广州日报   作者: 黄子宁  当前,达峰、中和(以下简称“双”)正成为一个热门概念。

2021-07-19

聚焦企业核算排放需求,联想推出核算平台免费试用

我们只有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实现数据的精准化、可视化、可析化,以数字化、智化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加速转型,才真正助力“双”目标的达成。  

2022-06-20

中和的“真”与“假”

正是基于此逻辑,有些人进而提出,“我们搞中和,内在的一定要以减少石油需求低石油依赖为最紧迫的追求”。“最紧迫的”肯定是指近期或眼前随时都可发生的石油断供风险,属于源安全议题。

2021-07-06

沉甸甸,双良收到双份至高的荣誉

双良进入空冷技术领域是在2006年,当时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型机械装备国产化的号召,通过开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冷系统,并结合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实现火力发电厂全厂水85%以上。

2021-05-21

西宁18项工业项目推进绿色发展

随着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西宁产业向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发展、向更绿色环保的方式转移,新兴产业从“起跑”到“奔跑”,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稳步推进,经济生态化转变步伐逐步加快。

2019-05-1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