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聚碳 | 耗时 15 ms

推动新型储能绿色低转型发展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转型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也是实现“双”目标的重要支撑。

2022-11-29

截至去年底 中国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

2020-09-27 09:57:11 中新网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今日介绍称,截至2019年底,中国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到

2020-09-27

新能源行业研究:达峰引领,光伏成为主力

美国2000年排放达峰,21世纪排放逐渐下行,但18年排放量略有抬头,拜登上台后推出2万亿美元新能源计划将促进美国2050年实现中和。

2021-03-31

领导人10提“双”目标,光伏完全可以放心干!

2021-04-25 13:25:39 草根光伏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加快能源转型升级,争取早日实现达峰、中和的“双”目标,是中央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是坚定不移,使命必达的国家意志

2021-07-16

2020年度广东深圳排放履约工作顺利完成

年度排放履约义务,履约率100%。

2021-08-12

中和百万亿级“蓝海”,地热发展需乘势而上

实现达峰、中和目标,既涉及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又涉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这与地热能等减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

2021-07-26

娄飞鹏:加快形成减污降的激励约束机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形成减污降的激励约束机制。

2022-03-04

霍尼韦尔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低中心

该中心将专注于研究低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以霍尼韦尔创新的产品和技术为引擎,推动低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和实施,助力客户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达峰"和 "中和"

2021-08-20

“十四五”规划关于排放方面的内容及解读

从单一行业到多行业纳入建设全国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二氧化新达峰目标和中和愿景的重要抓手。

2020-11-17

国内首个可再生能源“中和”智慧园区成立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对于达峰和中和目标做出了新的表述。如何实现中和,金风科技着力打造的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中和”智慧园区或许可以为全行业提供路径参考。

2021-01-29

第二届中国-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论坛在柳举办凝创新共识 共谋发展思路

日报消息(记者陆晓艺)6月28日,以“凝创新驱动力 开辟中国-东盟合作新机遇”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论坛在我市举办。

实现达峰 地热能发电亟待再“加热”

2021-03-17 08:13:45 科技日报   作者: 陈瑜  “要构建清洁低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2021-03-17

太阳能应用新突破:将二氧化转化为燃料

如今,光合作用为解决我们的二氧化问题奠定了基础。瑞典林雪平大学(Swedish Linkping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转化为其他化学物质作为燃料的方法。

2020-06-15

央行: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不是“做减法”

减排支持工具对减排重点领域的支持是‘做加法’,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不是‘做减法’。”

2021-12-31

央行: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不是“做减法”

2021-10-18 08:41:37 人民网   作者: 黄盛  “减排支持工具对减排重点领域的支持是‘做加法’,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

2021-10-19

山东省德州成功打造山东首个中和园区

(CQC)等机构认可,成为山东省首个“中和”园区。

2021-07-09

生物质能分会会长郑朝晖:焦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谱写绿色能源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排放强度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中和”。

2020-12-11

从环保市场的兴衰,看市场能否做大做强

中国市场兴起的标志要数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而且是出道即巅峰,当时从事市场的人都获得了远高于其它行业的收益,但随着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到期,市场便进入了到现在都没走出来的低谷期。

2021-05-13

姚洋:中国要为全球定价市场做足准备

未来,我认为中国能做好准备迎接全球定价市场的到来。一方面,中国太阳能应用领域的发展已经走在全球前沿:现在全球75%的太阳能发电组件都由中国生产,全球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1/3在中国。

2021-09-09

林伯强:中和下的大国博弈及中国突围

但在贸易全球化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下,二氧化的排放又呈现出空间上的差异性。

2021-05-1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