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聚焦产品优势,解读2 | 耗时 38 ms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

各地区要重点领域,先支持大宗耐用消费以旧换新,探索补贴政策与金融支持联动,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撬动作用,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更多进入居民生活。  (八)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

政策加码 带动

销量的增长,自然带来生的繁忙。8月28日,在上汽通用五菱岛式精益智造工厂里,各个环节的机器人挥舞着手臂,一辆辆无人物流车载着半成新能源汽车穿梭在其中,上汽通用五菱第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关于开展柳州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认定的通知》政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柳州市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人才集更大力度推动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柳发〔2022〕7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和《柳州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暂行办法》(柳人社规〔2022〕10号,

汽车更新加速 拆行业升温

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了到,政策不仅带动柳汽车销,报废机动车回收市场也随之升温。

提升业链水平 增强企业竞争力

今年10月28日,广西汽车集团“菱工程”正式启动,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总投资150亿元,推动“131”规划高质量落地,即倾力打造1个“菱”新能源整车牌、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1个汽车业生态链

关于开展2024年自治区清洁生企业申报的通知

各县、区工信主管部门、各有关企业:按照自治区工信厅的有关要求,今年继续开展清洁生企业的申报工作,请各县区组织企业做好申报。

挺起“业脊梁” 书写“发展答卷” 广西第二批链主型龙头企业发布 柳州总量保持第一

龙头企业在同行业中具有号召力和示范作用,链主企业则担负着带动当地相关集壮大发展的责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业集群名单的通告

工信部企业函〔2024〕267号按照《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22〕119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业集群的通知》(工信厅企业函〔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征集广西制造业企业培育强服务券通用券服务商的通知

重点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以下范围服务的服务商:(一)企业诊断服务:数字化转型、研发设计、知识权、绿色节能、融资、股权、安全生、数据安全评估、技术改造等诊断服务,面向企业高管深修、标杆研学等服务

谭丕创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强调大干实业 大抓工业 大兴制造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发展新质生力 建设制造强市

要认清形、团结一致,统一思想、共克时艰,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持之以恒强工业、兴业、促发展,齐心协力重振柳州工业雄风。会议现场。

车用“移动充电宝”上岗 一键召唤 随叫随到

在车间的生线,工人正在调试下线的移动储能充电车。在其长2米多、高接近2米的“身体”里,有储能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具有智能、充电性强、操作简单等特点。

政金企多方联动 企业融资之忧 我市首批18个党组织成立金融党建联盟

该联盟旨在以党建为引领、金融为支持,通过开展党建共建、应急周转资金业务、融资政策宣讲、政金企对接进园区及“一链一策一批”融资促进等系列活动,汇金融力量,助推企业发展。

柳州出台措施推进国家级柳州人力资源服务业园高质量发展 推出资金业务管理等方面扶持政策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俊)日前,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国家级柳州人力资源服务业园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了发展目标,2026年,业园入驻企业数20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

2024年广西学研合作大行动柳州市科技成果对接洽谈暨粤桂科技合作活动举行 推动科技与业“双向奔赴”

7月23日,2024年广西学研合作大行动柳州市科技成果对接洽谈暨粤桂科技合作活动在柳南区举行。

《关于推动工业经济实现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的政策措施》政策

具体如下:一是加强节假日工业企业生组织和保障,实施鼓励企业抢抓节假日连续生、春节期间企业增量用电奖补等2条政策措施。

争分夺秒稳经济 集中精力促发展 全力以赴做强做县域经济

他强调,要积极总结推广“甜蜜事业”的好经验,对标先进、自我突破,利用好全国唯一甘蔗研究中心的技术、柳州机械制造的,持续增强内力,主动创造条件,推进育良种、配良法、推良机、创良制“四良”协同,

柳州市构建“融媒+”市场化发展之路 破传统媒体发展困局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化内部架构,制定相配套的制度体系,提升融媒体融合凝力。一是顶层设计筑牢“融媒根基”。

《柳州市支持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第一批)》政策

《柳州市支持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第一批)》政策一、政策编制的背景为加快培育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力,加速破局第四大支柱业,推进新型工业化

返回顶部 关闭